(共26张PPT)
《氓》
习题训练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推迟婚期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女主人公的家人对她的不理解。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咥其笑矣
兄弟不知
其叶沃若
桑之未落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
5.《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6.从《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靡有朝矣
夙兴夜寐
以望复关
乘彼垝垣
言笑晏晏
总角之宴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___”同“___”,_____)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同“___”,______ )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同“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陈涉世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岸边
摆脱
无
不要
愿,请;将领; 持;率领
脱
毋
说
畔
泮
2)言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言既遂矣( )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鸿门宴》) ( )
3)遂
言既遂矣( )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淮南子》) (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 )
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 )
说;预兆;助词,无实义;流言
如愿;通,达;终究,最终;终于
4)乘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 )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吕蒙传》) ( )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 ( )
千乘之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
5)德
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 )
以功瑷赏,臣不德君(《韩非子》) ( )
心意;恩德,恩惠;感激
登上;趁着,凭借;计算;读shèng,量词,用以计算车、马舟等
6)靡
靡室劳矣( )
靡费(词语) ( )
望其旗靡(《左传》) ( )
7)载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怨声载道(词语) ( )
载舟覆舟(《谏太宗十思疏》) ( )
五载而成帝业(《汉书》) ( )
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满,充满;负荷,承受;年
无、没有;奢侈,浪费;倒下
8)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乘彼桅垣,以望复关( )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 )
9)即
来即我谋( )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 )
就;连词,如果,假如
把;用,用来;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因为
3.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 ) (2)士贰其行 ( )
(3)二三其德 ( ) (4)三岁食贫 ( )
4.古今异义
(1)氓之蚩蚩
古义:民众,百姓,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今义: 。
(2)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 。
(3)总角之宴
古义:快乐。 今义: 。
(4)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 。
数作动
形作名
数作动
名做状
三岁的年龄
宴会
鼻涕
流氓
5.文言句式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三、按照要求阅读文本,然后完成下面任务。1.诵读全诗,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诗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故事 恋爱时 结婚后 被弃后
性格 ①情深意切
形象 ④
单纯、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
伤情无奈、清醒刚烈
委曲求全
宾语前置,应为“以秋为期
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判断句,“匪”同“非”
2.与之相对,你觉得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氓”是一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负心汉。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婚后随着女主人公年老色衰,他的爱也随风而去;最终无情地抛弃了妻子。
3.《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使用比兴的好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确信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3.《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使用比兴的好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4.(拔高题)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①“氓”,意为“民”“外来的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表示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③“复关”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的女子对男子的热烈思念。
4.(拔高题)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④“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⑤“士”是指未婚男子,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5、文中为何三次写淇水?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时的场景,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女主人公归途中的实境,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和愤怒。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也许是女主人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时,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决绝已定。
6、你觉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男子三心二意、不负责任。
2、女子年老色衰,男子移情别恋。
3、女子识人不明,遇人不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录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复唱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诗经知多少?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犹可说也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
为句中黄色字注音
chī
fēi qiān
qiāng
guǐ yuán
zài
shì
xū
tuō
cú
shāng
wǎng
mǐ
sù mèi
xì
xí pàn
shèn
jiān cháng
第一、二章思考题
从一、二章中,你了解了当时的哪些社会风俗
从第一、二章看,两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聘婚制
聘婚是周代的合法婚姻,聘婚制是周代的合法婚姻形态,聘婚礼是周代婚礼的集中反映。
聘婚礼的第一个步骤是纳采。即男家遣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男家备礼至女家求婚。第二个步骤是问名,即男家派媒人问女子之名。以龟卜其吉凶。第三个步骤是纳吉,这是男家卜得吉兆,备礼(礼物一般为大雁)告知女家。至此,婚姻始定。第四个步骤是纳征,这是男家在纳吉之后,送聘礼于女家以成婚礼。第五个步骤是请期,即男家卜得迎娶吉日,告于女家,征得同意。最后一步则是亲迎,指到了婚期,新郎亲至女家迎娶新妇完成婚礼。
概括一下1、2节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热情、温柔、纯真、温婉、体贴
男:忠厚、急躁、任性、精明、狡黠
第三章思考题:第3节的比兴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说明。
“赋”:铺陈直叙、排比。平铺直叙地表达。
“比”:打比方、比喻。使特征更鲜明突出。
“兴”:借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多在开端。
课堂活动:
第3节的比兴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说明。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