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精讲课件(部编版) 第3课《安塞腰鼓》(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精讲课件(部编版) 第3课《安塞腰鼓》(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3: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课《安塞腰鼓》
第1课时
如果说悠扬高昂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淳朴悠扬的诗情,那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命的呐喊。安塞腰鼓,以其奔放豪迈的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磅礴震撼的气势,传达了西北汉子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生命激情!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腰鼓的风采、文字的魅力!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
作者简介
骤雨( )
羁绊( )
zhòu
蓦然( )
辐射( )
戛然而止( )



jiá
·
·
·
·
·
( )干劲
jìn
( )劲敌
jìnɡ

字词理解
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突然,猛然。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字词积累
战栗:战抖,即发抖,哆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遥远。
是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
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3。
仔细阅读文章分析以下问题
根据文中描写,请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依据文中的描述,用文中内容对安塞腰鼓进行概括描写。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使人叹为观止”“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鼓响前(第1—4段):静谧。
腰鼓表演(第5—27段):高亢。
鼓声止(第28—30段):寂静。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关键句:重要句子反复出现,它表达出了作者最强烈真实的情感,这个句子就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层次:文章从四个方面写“激昂的安塞腰鼓”。
第一层(第5—13段) :宏大的场面。
第二层(第14—17段):激昂的鼓声。
第三层(第18—22段):有力的动作。
第四层(第23—27段):奇妙的舞姿。
诵读交流
(1)组内诵读、交流,结合文章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分析解决
(2)讨论探究。
“安塞腰鼓”有什么突出特点?
安塞腰鼓具有“壮阔”“豪放”“激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特点。
本文明明以“安塞腰鼓”为主要内容,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写“高粱地”“黄土高原”?
朴实的“高粱地”、厚朴的“黄土高原”是“安塞腰鼓”表演的背景,也是诞生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土壤,“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西北高原地区独特风土人情的展示。
黄土高原上的“后生”是怎样的形象?
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有着朴实、稳重、热情、奔放,充满生命的活力。击打腰鼓时,他们全身投入、用尽全力,因为这对于他们是一种生命的宣泄与释放。
文章开头的四段和结尾三段是否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
不可以。文章开头四段和结尾三段的“静”,更能够衬托出安塞腰鼓的热情奔放。同时达到反衬的效果,以动衬静,开头四段的安静,表现蓄势待发;结尾三段的寂静,让人引出深思。
文章主题分析
①赞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②表达要打破束缚的强烈愿望。贫瘠的土地、疲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③歌颂刚强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西北地区独特的阳刚之美。
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身上层层坚硬的束缚,而不必计较钱财功名,不必患得患失。
从文章中我们感受了安塞腰鼓雄浑、激荡、壮阔、热烈的特点和阳刚之美,也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人独有的热烈豪放和澎湃的生命力,带来了很多启示——人一定要有积极豁达、坚定生活的信念,让生命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
第2课时
文中大量出现“隆隆,隆隆,隆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叠词、拟声词手法的运用。
“隆隆,隆隆,隆隆”拟声词的反复使用,富有音韵美。
作者使用多处分段,频繁的短语、短句,甚至有时一个字、一个词独立成段,有何效果
独立成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简洁 、有力、自然地完成了由静到动的转换。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七个动词和感叹号的使用,语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突显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感。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是强健的风姿”,如与“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比较,突显原句句子更简洁、语气更强、富有节奏感。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①描写。
黄土高原的景物、人物和人的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以及静态与动态描写、真实描写和想象相互描写。使景物、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典型。
②议论和抒情。
文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鲜明揭示了高原后生的精神和胸襟,抒发了对后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议论句如“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
抒情句如“好一个安塞腰鼓!”
课后作业
1.文化探究
(1)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了安塞腰鼓之外,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仿写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安塞腰鼓
气势宏伟
文化韵味
旺盛的生命
磅礴的力量
艺术风采
语言魅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