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08: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范成大、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平时同学们可以多读多积累。
我们学习的前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
1. 从题目看,与诗题有所不同,分别了解什么是词牌和词题及各自的作用;
2. 从词的形式看,词的语句长短不一,由空格分为上阕和下阕,所以词又
叫长短句。
区分诗与词的不同
听 读 课 文
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把词句中的长短读得抑扬顿挫,就能读出节奏和韵律美。
清 平 乐 村 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ǎo
chú
bāo
yuè
清 平 乐 村 居
1.“清平乐”是词牌名。
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等内容。
2.“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内容。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bāo(剥皮 剥除)
多音字
bō (剥落 剥离)
巧记:
【bō】义同“剥(bāo)”,用于复合词。
【bāo】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常用于口语)。
读音:máo
组词:茅屋 茅庐
书写指导:
上窄下宽。最后一笔撇要尽量伸展。
造句:
那个茅屋已经很旧了,可能很多年没人住了。
读音:yán
组词:屋檐 房檐
书写指导:
右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两点不要忘记。笔画繁多,布局要紧凑。
造句:
小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搭了个窝。
读音:wēng
组词:渔翁 老翁
书写指导:
“公”撇捺长伸盖住下方;“羽”左小右大。
造句:
渔翁坐在船上,悠闲地钓鱼。
品读上阕,品味村居的“景美”,感悟温馨美好的画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想到了什么?多一个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
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更让人羡慕的应该是词中的两位老人吧!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什么?想象一下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品读上阕,品味村居的“景美”,感悟温馨美好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下阕,感受村居的“人美”,构建和谐的画面。
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除了在茅屋边小酌闲谈的老两口以外,词中还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
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
喜欢心灵手巧的二儿。
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 把握词眼,想象小儿的顽皮可爱。
2. 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
3. 想象小儿“卧”的姿势。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大儿子是那么勤劳懂事,二儿子是那么心灵手巧,小儿子更是顽皮可爱,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出对他们的喜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这首词展现了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农村生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的区别。
一、时间上: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
而极盛于宋代。诗从《诗经》开始就有。
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
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
五、风格一斤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