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1-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选择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史 ( 含答案,没有单独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2011-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选择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史 ( 含答案,没有单独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08: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怀化市2011-2021中考真题选择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史
2011年
7.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明确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9.1934年底,中央红军决定改变原行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发生在怀化市的
A.新晃县 B.芷江县 C.通道县 D.靖州县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11.清朝末年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他是
A.荣德生 B.张謇 C.张之洞 D.侯德榜
2012年
7.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9.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10.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常德细菌战
11.他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竺可桢 D.李四光
2014年
7.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关天培
8.胡适先生1923年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创造的“新时代”是( )
A.君主专制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9.“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5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015年
7.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9.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兴办实业 B.创办学堂 C.筹划海防 D.编练新军
2016年
8.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上四个不平等条约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B.《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D.《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9.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0.“共争青岛归还,同看民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它就是(  )
A.康有为B.张謇C.詹天佑D.梁启超
2017年
8.“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0.“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四军”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红四方面军 C.新四军 D.八路军
1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18年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 洋务运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目战争中牺牲的(  )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李鸿章 D. 关天培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  )[]
A. 詹天佑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张謇
2019年
5.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6.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7. 美丽的山东青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经历过一段屈辱的历史。“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抗日救亡运动
8. 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020年
4. 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分别是( )
A.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和《辛丑条约》
5. 某班同学在学习《辛亥革命》- -课时,准备编写一部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课本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 成立兴中会 B. 成立中国同盟会 C. 领导辛亥革命 D. 领导秋收起义
6. 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华北事变》
7.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输入“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搜索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厂窖惨案 C. 南京大屠杀 D. 常德细菌战
8.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人数从365万下降到204万,主力基本被消灭。下列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威海卫战役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21年
5.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杨秀清的过错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扶清灭洋’
6.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下列选项与材料无关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7.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番言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 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9.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湖南怀化市2011-2021中考真题选择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史(答案卷)
2011年
7.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明确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9.1934年底,中央红军决定改变原行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发生在怀化市的
A.新晃县 B.芷江县 C.通道县 D.靖州县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11.清朝末年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他是
A.荣德生 B.张謇 C.张之洞 D.侯德榜
【参考答案】
7 8 9 10 11
D C C A B
2012年
7.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A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9.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10.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B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常德细菌战
11.他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B
A.张謇 B.詹天佑 C.竺可桢 D.李四光
2014年
7.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A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关天培
8.胡适先生1923年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创造的“新时代”是( )D
A.君主专制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9.“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5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B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015年
7.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9.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兴办实业 B.创办学堂 C.筹划海防 D.编练新军
【参考答案】
7 8 9 10
C C B A
2016年
8.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上四个不平等条约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 B.《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解答】A.《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不正确,应是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正确.
C.《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正确.
D.《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正确.
故选A.
 9.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新文化运动高举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抨击封建专制思想,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C.
10.“共争青岛归还,同看民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材料中“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中要求收复山东青岛主权,惩办卖国贼和学生罢课等行为.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故选D.
1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它就是(  )
A.康有为B.张謇C.詹天佑D.梁启超
【考点】张謇兴办实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相关知识.
【解答】清末状元张謇,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创办了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
故选B.
2017年
8.“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考点】8E:《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解答】A、《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B、《辛丑条约》的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马关条约》的内容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D、《北京条约》的内容有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结合题意“巨额赔款、严禁反帝活动”判断出是《辛丑条约》.
故选B.
 9.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考点】97: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故选C.
10.“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四军”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红四方面军 C.新四军 D.八路军
【考点】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以“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相关内容.
【解答】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故“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四军”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故选A.
1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A5: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形式,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故选D.
2018年
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答案】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是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共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题干中版图的变化主要与俄国有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8.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 洋务运动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五四运动。
故选:C。
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9.“此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目战争中牺牲的(  )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李鸿章 D. 关天培
【答案】B
【解析】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军舰撞向日舰,最后英勇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挽联。
故选:B。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知道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教育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10.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  )[]
A. 詹天佑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张謇
【答案】D
【解析】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状元实业家张謇。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相关知识点。
2019年
5.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C是张謇的“兴国之梦”,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国之梦”,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不符合题意;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兴国之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美丽的山东青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经历过一段屈辱的历史。“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抗日救亡运动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五四运动的口号,得出答案。
8. 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的“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1949初的平津战役,和平解放了北平,避免了战争对北京文物的损坏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题干的“1948年,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是解题的关键。
2020年
4. 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分别是( )
A.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和《辛丑条约》
【答案】C
【详解】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择C项;《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AB两项;《尼布楚条约》是在1689年签订的,不属于近代,排除D项。
5. 某班同学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准备编写一部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课本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 成立兴中会 B. 成立中国同盟会 C. 领导辛亥革命 D. 领导秋收起义
【答案】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秋收起义的是毛泽东而不是孙中山,因此剧本中不应该出现领导秋收起义,D符合题意;1894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A不符合题意;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B不符合题意;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D。
6. 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华北事变》
【答案】B
【详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陕西西安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故选择B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1931年制造的,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在1937年制造的,排除C项;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制造是,排除D项。
7.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输入“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搜索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厂窖惨案 C. 南京大屠杀 D. 常德细菌战
【答案】C
【详解】考查点:南京大屠杀。解题思路:根据“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等信息可知,这是南京大屠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开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C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与题不符,A错误;厂窖惨案是二战期间日军在湖南省南县厂窖镇屠杀平民的惨案。在1943年5月9日至12日,日军在这座小镇疯狂屠杀无辜百姓,制造了侵华第二大惨案,仅三天共杀害我国同胞3万多人,时间不符。B错误;1941年11月4日,日军在湖南常德发动细菌战。时间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8.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人数从365万下降到204万,主力基本被消灭。下列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威海卫战役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因此①②③正确。B正确;威海卫战役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④错误。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
2021年
5.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杨秀清的过错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扶清灭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故错误;“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故D错误。综上故选C。
6.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下列选项与材料无关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详解】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其中器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是指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是指新文化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属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A、B和C排除。故选D。
7.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番言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时期皇帝是道光帝,排除A;《北京条约》时期不是慈禧太后,排除B;《马关条约》签订时期没有涉及惩办中国反帝活动的条款,排除C;故选D。
8. 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11
A.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A
详解】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武汉会战的结束,排除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是七七事变,排除D。故选A。
9.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详解】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A、B和C属于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