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16: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22年春统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新课导入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大家知道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吗?它又是怎么发生的,对整个唐朝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学习目标
1.背景
探究点一:安史之乱
(1)内忧外患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
(3)重兵在握
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新课探究
2.概况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
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
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
了叛乱。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
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影响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探究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
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
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结果: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
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
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军进军路线示意图
朱 温
2.唐朝灭亡
(1)朱温逐渐控制朝政,并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
(北方割据太原)
探究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历史趋势
材料一: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根源和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唐朝藩镇割据。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1)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2)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3)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4)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 ……
结合唐玄宗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谈谈你有何启示?
以史为鉴:
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朱温夺权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堂小结
1.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A
随堂训练
2.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起义军攻入了长安。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
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
C
3.藩镇名义上虽然受唐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