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16: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概况。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影响
2.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兴起。那么,法西斯势力是如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国际秩序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前阴云
(一)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以及本单元第14课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思考为什么德、意、日三国会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此反感,不断试图突破该体系?并且在此体系下国际关系又是隐藏着哪些忧患?
忧患: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华尔街“黑色星期五”的图片,其预示着作为经济中心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经济风暴,这场风暴同样席卷了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政府又作出了哪些反应?
反应: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三)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100—101页,概括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及在意、德、日形成的概况,并归纳原因。
法西斯主义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终极目的)
形成及盛行原因:
⑴一战带来的社会动乱、巨大破坏。
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隐患
⑶某些国家出现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反共情绪
⑷1929年经济大危机加剧社会矛盾
⑸德国、日本具有浓厚的专制残余、军国主义传统
(四)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101-102页进行概括,归纳出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以及标志性事件。
形成过程:
(1)在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在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德结成轴心国。
(五)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
同学们,面对法西斯国家步步紧逼的准备战争局面,英法等国采取了何种方式应对?是直接兵戎相见还是采取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方式呢?结合教材102页史料阅读,先了解什么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指英法等国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手段,换取与法西斯的妥协的政策。
史料 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①……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②,……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③,……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④……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⑤。
——《国际关系史》
根据史料这种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影响会是什么?
原因:
一战带来的巨大破坏,使得英法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30年代经济危机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势力
英法寄希望于祸水东引,消灭苏联及共产主义。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嚣张的气焰。
总结:同学们,结合我们本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那么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会是什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遍燃
概况: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分为五大战场:中国战场、西欧战场、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其中,苏联战场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中国战场为东方主战场。
自主学习梳理:阅读教材第102-103页,整理归纳二战的经过
1、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
2、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3、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
4、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5、全球阶段: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
6、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7、转折:苏德战场及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亚太战场:1942夏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1942秋阿拉曼战役
8、胜利: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图片情境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新秩序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后雅尔塔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内容?如何评价?
自主学习
1、雅尔塔体系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a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b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c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
d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⑤成立联合国。等等
(3)评价
①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雅尔塔体系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以支持,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②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雅尔塔体系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世界趋向于分裂,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联合国
自主梳理:阅读教材第104页第二段,整理归纳联合国的概况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
(2)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3)地位: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4)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 经济社会发展。
(5)原则:“大国一致”原则
(6)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试对雅尔塔体系和凡-华体系进行比较。
史料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①。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②。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共同之处。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同: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特点。
异:
(1)背景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协约国集团分赃的产物,对战败国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掠夺和奴役。
二战是世界民主力量的胜利,民主的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反映出来。在处理战败国方面,规定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原则,强调用民主方式解决其政治经济问题。
(2)联合国与国联截然不同。
联合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都超过了国联,联合国还规定了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原则,被联合国托管的地区后来陆续获得了独立。
(3)它承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
(二)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以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四、反思——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含义:“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请同学根据材料思考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一 2015年,习近平访美时在欢迎晚宴上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 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他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第七十届联大讲话
大道行思:从“修昔底德陷阱”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小结】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1.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2.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
4.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
二、二战的经过:局部战争——全球战争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2、新格局:两极格局
【课堂练习】
1.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B)
A. 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 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 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2.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C)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D)
A.德国进攻波兰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雅尔塔会议——促成了联合国的建立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一一正义力量的联合
D.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宣告结束
4.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A)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