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习 作
写 读 后 感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写读后感有哪些要求?
●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写读后感要呈现出自己的哪些感受?
●实践出真知 ●心中有正义
●顾大局,识大体 ●凡人中的英雄
习作评析
看着故事中的小公鸡,我联想到了自己: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想都不想就打退堂鼓。我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脸红和后悔。现在的我也要向小公鸡学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退缩,我要大胆地去尝试。
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他的感受点是亲身体验。他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得具体的。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颇深,我想起了一句话“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如果没有他们的前赴后继、甘心奉献的精神,我们哪来现在的安定生活。我为今天的生活感到幸福。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祖国忠心的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奉献一生。
习作评析
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他的感受点是心中有正义。他是结合他人的事例来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习作评析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治理好国家,不能让老百姓做太多的劳役,搞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修长城是有一些必要,可以保卫边疆。可修阿房宫是没必要的,只是自己享受,修坟墓等都一样。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治理好国家。
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他的感受点是亲身体验,结合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具体的。
这三篇佳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感受点写得特别具体,特别感人。看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结合他人的事例,还可以结合自己在电视或书中看到的相关资料。
习作修改
《三国演义》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事情,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坚持和真心打动了,同意当刘备的军师。
令我感动的原因是刘备的坚持。我是一个做事经常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往往做一件事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刘备让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才能体会成功的快乐。以后我也要做一坚持到底的人。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事的方法,我会坚持读书,读好书,不断从书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这篇习作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哪些不足?
这篇文章的优点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不足是他的“感”写得不够具体。
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事情,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坚持和真心打动了,同意当刘备的军师。
《三国演义》读后感
令我感动的原因是刘备的坚持,他始终持自己的信念。刘备少年立志:匡扶汉室,拯教苍生。他的一生只围着一个志向转。同时刘备的大半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屡败屡战。换个人,估计早放弃一万次了。首先对于刘备来说,他如果不自己死磕,随便跟个主公都能混得一个好的官职。比如袁绍,比如曹操,
都很欣赏刘备,但是刘备不为所动,他只想坚持自己的理想。事实证明,刘备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坚持就是胜利。
我是一个做事经常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往往做一件事只做到一半就放弃了。有一次妈妈送我去学毛笔字,才去了三天,我就觉得练毛笔字十分枯燥乏味。妈妈叫
我练字,我一会说肚子,一会说纸用完了,找各种借口逃避练字,到最后我的字写得还是歪歪扭扭的。读了这本书,刘备让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才能体会成功的快乐。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坚持到底的人。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事方法,我会坚持读书,读好书,不断从书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修改后这篇习作有哪些变化?
这篇修改后的习作在“议”这个环节,举事例说明刘备从少年起就一直坚持信念直到成功。在联系生活实际这个环节,又举了一个坚持写毛笔字的事例。借他人的事例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读后感,能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得更清楚。
习作评析
《渔王的儿子》读后感
《渔王的儿子》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渔王手把手地教给三个儿子捕鱼的经验和技术。可是孩子们的捕鱼技术却很平庸,渔王不解,一个路人告诉了他答案。渔王说:“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
技术还不见长进!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你只传授给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是一样的,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鱼王给儿子传授捕鱼的技术,让我想到的是关于“扶”与“放”的爱的智慧,是经验教训对人成长同样重要的道理。因此,想学好任何一种本领都要有经验和教训。
这篇习作有哪些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篇习作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文章与自己的感受没有结合起来。读是读,感是感,两者分离,没有有机的结合。
怎样才能把感受表达清楚呢?
读感结合 边读边感
渔王说:“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
读下面这句话,你会怎么想?
虽然渔王把捕鱼技术毫无保留地告诉孩子们,但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平时我们都说“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他如果不让孩子们亲自下海的话,孩子们是不会亲身体验到成功或失败的,技术就不可能提高。
渔王把他这几十年来捕鱼的经历,一下子全部都告诉儿子们,他的儿子们肯定吸收不了,得孩子们去尝试。慢慢地,捕鱼的生活就会验证渔王的经验道理。陆游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自己去体验过才可以获得真知,取得真正的成功。
通过对大家习作的讲评,我发现大家的读后感存在四个问题。有读无感、读多感少、有感无读、读感脱节。
习作修改
读了《渔王的儿子》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都需要独自体验生活。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不像渔王一样,他们总是让我独自体验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父母.我发现自己的胆量变大了,便不畏惧地又站了起来,
这时我想: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呀!现在虽然失败了,可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开始一步步地练习了。我终于学会滑冰了。是呀,‘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去亲身体验,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篇读后感修改得怎么样?
他结合生活实际写得更具体了,还把生活中自己的父母和文中的渔王进行了对比,把自己的感受谈得更加深入了。
如果让你来修改这篇读后感,你会怎么改?
我会样修改:这看似尽了父母的责任,但最终的结果呢?他的孩子却一事无成。父母不能做文中的渔王,因为这是溺爱,后果也会不堪设想。
“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相信在同学们的不断思考、加工下,你们的作文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课文阅读中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你们用上了刚学到的方法,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来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不断地修改,这篇习作会更具体、更感人!课后请同学们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共23张PPT)
习 作
写 读 后 感
第一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大家喜欢看什么书啊
我们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四大名著。
猜字谜
黄方与志士别
谜底:感
说文解字
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这是一个形声字。咸字本义是呼喊,所以感就可以说是让人动心的呼喊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读后感,把这“动心的呼喊”写成一篇感想之花,让它绚烂绽放!
我们应该从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知道些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写作方法、思想感情。
什么是“读后感”?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习作要求
●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
读后感侧重在“感”上。如果侧重于“读”,那么读后感就成了“读后抄”了。
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
“读”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关键的一环。要想写好“读后感”就得把原文读懂。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感受也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感受,并且有深刻的感受。
读后感中的“感”指什么?
读后感的“感”是感受、感想、感动、感情、感悟,即获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情感的波动以及不同的见解等。
感想从何而来呢?
我们读书看报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有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有时一些事情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情形;有时文中讲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从哪些方面提炼感悟点?
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感悟点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读后感“读”是前提,“感”才是最重要的。提炼感悟点的角度,一般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形象、重要事情、讲述的道理等。
怎样拟一个醒目生动的题目?
①读《XXX》有感;②《XXX》读后感。③自拟正标题。拟正标题要紧扣感想的中心,即抓住感悟点,突出感想的主题,同时讲究语言的高度概括。
标题拟好后,怎样谋篇布局呢?
●第一步“引”是简述文章内容。
●第二步“议”是评议所引内容。
●第三步“联”是联系生活实际。
●第四步“结”是总结自己怎样做。
第一步简述文章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引”的内容如所读文章的篇名、作者、内容提要,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
什么是“引”?
第二步评议所引内容,对你所读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也就是你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有什么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它让你懂得了什么,这部分内容是针对文章内容谈的。
什么是“议”?
什么是“联”?
第三步联系生活实际,再好的评价,再多的感受,如果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都会显得空洞无味。所以必须把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一下对比,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或者见到类似的情况,你是怎样做的。
第四步总结自己怎样做,对原文内容进行了评价,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了例子,明白了自己与主人公的差距,那我们今后该怎样去做呢?这就是读后感的总结部分。
什么是“结”?
例文评析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使这本书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只有“引”“议”
没有“联”“结”
这篇读后感是不是按四步法来写的?
读《鸡毛信》有感
今天我看了《鸡毛信》这本书,这本书讲了海娃为了将鸡毛信送给张连长。竟然将鸡毛信绑在一只老绵羊的尾巴上,不管敌人怎么盘问,恐吓他,他都是那样沉着冷静,终于把信亲手交给了张连长。
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遇到事沉着冷静的态度。我现在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贡献力量。
有引、议,有联、结。
写一篇读后感,需要哪几步?
第一步“引”是简述文章内容。第二步“议”是评议所引内容。 第三步“联”是联系生活实际。第四步“结”是总结自己怎样做。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后或明白道理、或深受启发。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人。
让我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最想写的读后感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