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诗经》)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湖南卫视的记者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生鼓掌)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叫什么名字?”
生(齐答):“《诗经》。”
师:“我们今天走进《诗经》这部经典,同学们初中学习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章?
生(齐答):“《关雎》《蒹葭》”
师:“我们背诵《关雎》的第一章。”(师生背诵《关雎》第一章)
师:“汉水流域的这个男子,可能是个湖北佬,好风雅多情啊,看上了心仪的女子就套近乎,求之不得,就辗转反侧地失眠了,不过他不会罢休,梦中也要弹着琵琶把那位美女娶回家……”
师:“我们背诵《蒹葭》第一章。”(师生背诵《蒹葭》第一章)
师:“北方黄河流域的这个男子就更加多情了,无数次的“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的锲而不舍的执着,似乎要证明爱情的铮铮铁骨。他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执着呈献给那位水边的仙子,也呈现给自己的青春。不问前因后果,不问前世今生,任由了缘起缘落。苦苦追寻水边的美人……《诗经》中的这两位男子感情专一,忠贞不渝,多么令人感动啊,难道《诗经》婚恋篇章中的男子对待感情都是这么忠贞不渝么?我们今天学习另外一篇《诗经》中的婚恋诗篇《氓》,看看这个男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怎么样?
师:“同学们,我们把《氓》有感情地朗读读一遍,读准字读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司马迁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师生有感情地诵读《氓》)
师:“请一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青年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追求,他们结为夫妻,尽管这女子甘守清贫,辛劳持家,但在这女子年老色衰后,男子却抛弃了她,这桩婚事很不幸。”
师:“这桩婚姻中的两个主人公‘氓’和‘女子’,他们的婚姻为何破裂?我们首先来赏析男主人公‘氓’的性格,看看这个‘氓’很怎么样?大家在“很”字后面添加几个词语来表现‘氓’的性格,体现在诗歌的什么地方?同学们讨论一下”(生讨论)
生:“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这个男子很憨厚,他去提亲,有点难为情,担心被别人看见,于是用‘抱布贸丝’来遮掩。”
师:“‘蚩蚩’在文中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是‘憨厚’还是‘狡猾’?”
生(甲):“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说明他们是有感情基础的,只是氓后来变心了。如果很狡猾,那氓就是伪装得很深的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生笑)
(乙):“这个男子脾气很急躁,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在婚期上可能稍稍犹豫一下,男子就发脾气,可能脾气还发得很大,不然女子不会委曲求全的。”
(丙):“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男子很懒惰,什么家务也不做,沉重的家务全压在这个女子的身上。”
师:“这男子可能终日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生:“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男子很凶暴。”
师:“人也娶到手了,财物也弄到手了。就横眉冷眼,拳脚相加,降龙十八掌,连环鸳鸯腿。”(生笑)
生:“这个男子很负心绝情,最后抛弃了女子。”
师:“这男人良心大大的坏,像煤炭一样黑,非常黑,very black!”(生笑)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女子很怎么样呢?同样在“很”字后面补充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性格和命运,请同学们讨论。”(生讨论)
生:“这女子很软弱善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男子一发脾气,女子马上就同意了婚期。”
师:“对呀!这男子可能一发脾气,软硬兼施,女子就动摇了,即使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也只好委曲求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女子好投入呀,把自己这个人送给男子就行了,她还把父母为她置办的嫁妆也搭进去了,于是这男子毫不客气地用桑塔纳轿车把女子的绫罗绸缎、珠宝首饰等嫁妆运走了,我估计这女子甚至把立马电动车也搭上去了。‘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傻瓜,呵呵!不信的话,你们去问自己的妈妈。(生大笑)这个女子应该像《诗经·静女》中的女子,躲在城墙的角落考验一下这个男子。”
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女子很痴情。可能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
师:“一步三回头,十八里水路到我家,我突然感觉诗经中大多数写爱情的诗篇多与水有关,可能是因为水空灵蕴藉,似水柔情。这位女子的痴情还体现在诗歌的什么地方?”
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师:请两个女生表演一下这位女子眺望情郎的样子。(两位女生在讲台上表演,气氛活跃,师生对表演进行评点。)
师:“这女子为何要登上高高的围墙呢?”
生(甲):“可能她身高只有一米五,或者情郎的住地被很多物体遮住了。”
(乙):“站得高,才看得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刚才两位女同学表演时全神贯注,屏声凝气。片刻的时间也好像是漫长的岁月,‘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她总是希望视线的尽头出现氓的身影。望不见氓时,她就成了一个泪人儿,望见了氓的身影,哪怕是很模糊,她会喊着笑着,甚至跳跃着奔向氓去……即使被别人看,也不害羞,她完全沉浸在这种爱情的狂喜中……仿佛这世界只有他们两个,忧伤和喜悦都写在脸上,多么纯情的少女,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啊!法国的斯太尔夫人说‘爱情,对于男人不过是人生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恋爱中的女人都有点头脑发热,所以你们以后一定要清醒,小心那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
生(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女子很美丽,像桑叶一样娇嫩,像葡萄一样水灵灵。”
(乙):“‘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女子很勤劳。”
师:“天天养鸡喂猪、纺纱织布、洗衣做饭。物质生活的清贫,家务的繁多,每天早起晚睡,没有哪一天不是这样。‘三岁食贫’的‘三’教材解释为‘虚指多年’,常年受苦。同学们能从书中能找出这样解释的理由么?”
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需要一段时间。”
师:“能不能解释为‘三年’?”
生:“也行!这男子可能天天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天天喝酒打牌,繁重的家务都压在这女子身上了,三年就把这美少女折磨成了一个黄脸婆了。而且也说明这男子变心很快!翻脸不认人。”
师:“如果再过三年,就会由黄脸婆变为木乃伊了!”(生笑)
生:“这个女子很无助,很可怜。日夜操劳,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被哥哥逼迫,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
师:“《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哥哥也很凶,‘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诉说’是人们排解痛苦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弱者无奈于命运的终极需求。契诃夫的小说《烦恼》中的车夫向马,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向周围的人,诉说各自的丧子之痛。婚变后,亲哥哥对她冷淡如冰,人情如纸,世态炎凉,寒心啊!”
生:“反是不思,亦矣焉哉。这个女子很果断。很坚决地断绝这桩不幸的婚姻。”
师:“当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信誓旦旦。如今氓全不念当日恩情,氓前后感情的巨大反差,使她彻底失望与绝望。使她抛弃幻想,与氓一刀两断。与其说是不幸婚姻的结束,不如说是她人生新的起点。她以女性少有的觉醒与坚强从这桩不幸婚姻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迈向新的人生,悲剧的主题便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意义。”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女子是主动离开,还是被男子赶回家的?从诗歌中寻找答案。”(生讨论)
生(甲):“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说自己本想与氓白头偕老,可是氓却二三其德,如果与这样的人过一辈子是多么痛苦啊。所以应该是她自己主动离开的。”
(乙):“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哥哥嘲笑她,我想应该不是笑她挨打,而是笑她当初连个媒人也没有就跟着那小子跑了,现在又自己跑回来了,羞羞脸啊!”
(丙):“如果这女子明知回家后要受到哥哥的暴行,可这女子宁可承受哥哥的凶言恶语,还是毅然主动离开氓,那这女子就更坚强了。”
(丁):“《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是个男权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女子没有决定走与不走的权利,她不可能自己离开。”
师:“同学们能从作品中找出的理由,联系时代背景,这就是很好的文学鉴赏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他们的婚姻为什么会破裂?”
生(甲):“这女子头脑简单,婚前没有仔细认清这男子。”
(乙):“主要原因是氓。他变心了,他看不上自己老婆了,认为她老了,不好看了。”
师:“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对婚姻负责。”
(师展示多媒体视频资料——邓丽君《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师:“请一个同学唱几句。”(一同学唱,气氛活跃)
师:“歌词化用了《诗经》中的什么篇章中的句子?”
生(齐答):“《蒹葭》”
师:“那邓丽君为何不这样唱‘蒹葭苍苍……’”
生:“时代变了,语言也要融入新的元素,与时俱进!”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现代语言演绎这首《氓》,随便怎么写,自由地写,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改写一小节,改写完毕后每小组的同学集体商量后推选一个改写得最精彩的同学到讲台上用投影仪展示改写的文字,朗诵或者演唱。”(学生们改写,6分钟后,每小组推选的同学一边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动情地朗诵或者演唱)
生:(朗诵)
第一节
你憨厚的样子
是那么的真诚
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现
你是那么的聪明
借换布之名来商量婚事
时光流逝
到了惜别之时
我们难舍难分
可送君千里
终有一别
顿丘之地
竟到得这般快
不是我故意拖延
是因为父母之言
媒妁之言
难违啊!
亲爱的
别生气好吗
在这浪漫的秋季
就是我们的婚期
师:“改写得非常棒,把这位女子的矛盾的心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朗诵)
第二节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时光溜走
我却度日如年
登上那残缺的篱墙
我努力眺望
在远处人海中
找寻你的身影
看不见你的笑
我将如何安睡
夜里只有泪水
伴我呓语
我想念你
还有你上扬的嘴角
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总叫我开怀忘忧
我要穿着红红的嫁衣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
以最美的姿态
迎接你
师:“望眼欲穿,浮想联翩。”
生:(朗诵)
第三节
当桑叶还未落下时
它的叶子鲜嫩鲜嫩的
就仿佛是那花季的少女
接受着那十七岁雨季的滋润
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龄
少女深深地陷入了情感的泥沼之中
别问她爱得多深
也莫问她陷得有多深
去看一看她那颗已被牢牢锁住的心
便可明白
她的世界早已定格在与氓相爱的那些时光
师:“这女子陷得太深了,没救了!”
生:(演唱)
第四节
花静静地落下
在我衰败的脸上
多想告诉你
告诉你我的愤慨
把爱全给了你
把悲伤留给我
从此不知道我心中苦与乐
多想鞭挞你
鞭挞你的朝三暮四与花心
师:“这位同学模仿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改编,形式新颖,唱得非常动情……”
生:(演唱)
第五节
你还记得曾经说过
永远的爱我
以前那些誓言
让我还无法解脱
三年过后我已老了
你就嫌弃我
是因为你变了
还是因为你本来就是假的
爱已淡了 心走远了
我已无牵挂了
你不恋旧情了
我就要回家了
师:“这位同学根据张惠妹的歌曲《记得》改编,演唱得超级棒。”
生:(朗诵)
第六节
“与尔偕老”当年话
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
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
想你言笑有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
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
那就从此算了吧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掌声迭起)
师:“太精彩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2500年前的悲恻动人的吟唱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启迪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情感,读了《氓》,我们还了解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货币,实物交换,自由恋爱,媒妁之言,占卜求神,男女不公等等。孔子在《论语 阳货》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诚哉斯言!孔子的话说得有道理啊,一部《诗经》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让我们收获多多。同学们,记住,《诗经》是在我国文明的孩童时代产生的杰作,让我们敬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