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3:33:12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黄河颂》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对七年级学生有目的的选编的一篇比较容易理解的爱国诗,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诗的学习,知道一些生字词的音义,进行字词积累。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感知内容。(重点)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师生互动探究过程,学会学习分析诗歌的写作思路。(重点) 2.通过师生互动探究过程,在听读、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情,感受爱国情怀。 3. 通过师生互动探究过程中去理解赏析诗句。(难点) 4..通过朗读去了解艺术特色,感受本诗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诗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为了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解诗情,感受爱国情怀”这个教学目标,特设计了“走近作者”“背景链接”“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了互动探究题“诗人通过黄河这一核心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设计了“拓展延伸——跟唱《黄河颂》”;设计了小作业“背诵《黄河颂》”这些环节。 为了实现“字词积累”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本课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不易理解的词这个教学环节。 为了实现“流畅朗读,整体感知内容”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听“配乐朗读”这个环节,后叫学生齐读。 为了实现“学习分析诗的思路”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互动探究题:说说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这个环节。 为了实现“赏析诗句”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三组诗句的探究理解题。 为了实现“了解艺术特色”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本诗艺术特色的教学环节。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制作好课件。 教学资源:教学一体机设备,101教育PPT授课系统。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导入新课 呈现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背景链接 字词积累 听读 学习分析诗的思路 理解诗情 赏析诗句 了解艺术特色 拓展延伸 十一、课堂小结 十二、小作业:背诵《黄河颂》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引导正音、释词 播放音频 互动探究题:说说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点拨、引导)板书: 互动探究题:诗人通过黄河这一核心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点拨、引导)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点拨、引导)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已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点拨、引导) 明确: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簇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点拨、引导) 明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归纳艺术特点: 1.直接抒情,风格雄浑豪迈。诗人运用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地域广阔的形象,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使全文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2.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融合,赋予自然之物以情感,表现出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这种融入审美体验的技法有极强的感染作用,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崇高的美的体验。 1.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归纳交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万里触山动,波涛喷流射东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落天去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2. 播放歌曲《黄河颂》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 个别回答、齐读 听读后齐读 学生互动回答 学生互动回答 学生互动回答 学生互动回答 学生互动回答 学生齐读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齐读 学生跟唱 学生自由诵读 打开课件,自动进入101教育PPT授课系统, 课件中已插入的播放器 课件中已插入的播放器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整个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环节设计比较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了字词,学会了赏读诗的一种方法,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情,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爱国情感。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实施效果良好,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明显亮点是:任务驱动式学习,重难点明确,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中感觉不足的是:“互动探究题:说说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问题可能大了些,可以把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来呈现,如:全诗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昌什么?在第二部分诗人是选样描绘和赞颂黄河的?这样能更好地进行互动探究,也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黄河颂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感知诗的内涵,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感知诗的内涵,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难点】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给加线字注音。
气魄( ) 哺育(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 狂澜( )
屏障( ) 浩荡( ) 臂膀( )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课中学习
(一)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二)迁移延伸。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2.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3.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