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3.运用文中理论方法,鉴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是否对文章大意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用一个故事来考考大家:宋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前来应考的学子,有的在山腰间画古庙,有的在丛林深处画古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垣断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连连点头称赞,并将之点为“魁选之作”。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吗?
同学们,老师先卖个关子,暂不揭晓答案。我们认真上课,到课堂最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比现在更有灵感。
设计意图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但是朱光潜的文章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课堂高效。
二、自主学习,理解观点
《无言之美》是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所写的文章,朱先生是美学大师,读他的作品一定能让我们提升审美的能力。在此之前我们要搞清一些意思和概念。
1.朗读并解释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铢两悉称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信手拈来2.请四位同学依次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言”?什么是“无言”?(2)“言”与“意”有什么关系?(3)文中所提到的“美术”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美术”概念一样吗?(4)作者认为一切艺术中的“美”应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1)“言”并不专指语言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艺术所用的“语言”。“无言”也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注重含蓄,避免直露的表达。(2)“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3) 第7自然段中说:“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作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应该是认为文学也是一种美术。第13自然段中又说:“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这说明作者所说的美术包含所有的艺术形式。(4)作者认为: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让读者体会到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3.教师小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他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不光是文学中的美,更是整个艺术领域的“无言之美”。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对文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有整体把握。“美术”一词是美学术语,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美术”的广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播下审美的种子,那么学习文章的过程就充满了审美的乐趣。
三、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1.学生借助批注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填写表格。
2.小组讨论研究,合作互助完善表格,梳理本文写作思路。3.分组研讨,全员参与,展示成果。
明确:
①第1—2段;②第3—6段;③第7—12段;④言、意,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⑤“文学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图画、文学、音乐、雕刻;⑥第8段,“和自然逼真”“美感浓厚”、相片、图画、图画不必“和自然逼真”,美感也更浓厚;⑦第9段,《论语》《时运》《读〈山海经〉》《省试湘灵鼓瑟》《登幽州台歌》《怨情》《归园田居》《后出塞》,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⑧第10段,《琵琶行》《希腊花瓶歌》,音乐上的“无声”能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⑨第11—12段,含蓄不露,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4.教师小结:文章逐层深入展开论述,这是一般论述性论文常用的思路,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
设计意图
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本文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但思辨性较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环节设计了表格,帮助学生将繁杂的思路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消除畏难情绪,课堂参与度高;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互动中获得成就感,使课堂学习渐入佳境。
四、延伸运用,触类旁通
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的“语言”不同,却有着各自相同的“美学追求”,都注重以“无言”获得更浓厚的审美体验。你能再举几个艺术中“无言之美”的例子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预设:(1)图画:油画和素描讲究写实,而水墨画讲究写意,也就是留白。含蓄表达,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2) 文学:辛弃疾《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不说愁绪有多深重,但一个“欲说还休”,读者就已完全领会。(3)音乐:交响乐中停顿后的爆发,流行乐中的前奏与尾声,都是留白,使整个乐曲流畅而完整。(4)雕刻:“断臂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却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即使假想出一百种手臂的可能,也没有残缺带给人的美感强烈,这也是一种“无言之美”。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理论方法,鉴赏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又可以提升思维品质,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理念,也和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相一致。
五、课堂总结,强化主题
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无言胜有言。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感受“无言之美”,还要去创造“无言之美”。回到课堂开头提到的那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你现在可以想象到“魁选之作”是什么吗?
(学生再次回答后PPT显示)这幅画有什么精妙之处吗?
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和尚,正用扁担挑着两桶水,走在上山的路上。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极了,也准确极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教师小结:在本文未入选的后半部分,作者对“无言之美”有一个总结:“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的无言之美。”
设计意图“深山藏古寺”的命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这个设计使课堂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并有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触动学生在生活的广阔舞台中去创造更多的“无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