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浅薄(bó) 栖息(qī) 濒临 (bīn)
B.笑靥(yè) 祚薄(zuò) 戏谑(xuè) 地壳 (ké)
C.浩瀚(hàn) 形骸(hái) 纤维 (qiān) 玫瑰(guì)
D.菲薄(fěi) 熟稔(niǎn) 巷道(xiàng) 框架(ku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缺憾 希冀 划地为牢 良晨美景
B.盘桓 修葺 永保青春 举案齐眉
C.慰籍 陷阱 芸芸众生 陨身不恤
D.沧桑 矜持 蝇头微利 黯然泣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我这位芸芸众生来说,虽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只要坚忍顽强地去奋斗,生命同样可以闪光。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我们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甚而陷入困境时,我们需要一个能和我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朋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但赡养问题绝不仅局限于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更需要的是得到赡养费的给付。
B.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住房销售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包括需求增长快、住宅供应偏紧、土地开发建设成本提高和市场预期等导致的。
C.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怎能不考虑美国的态度呢?何况其自身也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器。
D.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5.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用其次为队长?(任用) 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B.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通“贰”,不专心)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C.既已明而不如法者(按照)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像)
D.趣使使下令(通“趋”,急忙) 趣舍万殊(通“取”)
7.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说明吴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的一组是(3分)( )
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②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③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④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⑤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⑥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武以所著兵法求见吴国国王阖庐,吴王让其用一群女子来小试一下练练兵,结果失去了自己宠爱的两个妃子。
B.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孙武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击鼓指挥他们,妇女们总是放声大笑,不得已,经吴王阖庐同意,将两个女队长推出斩首示众。
C.孙武任用地位在两贵妃之下的人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他们操练。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
D.吴国往西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这些都离不开孙武兵法。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3分)
译文: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译文: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3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 (8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 ___ _____。(《陈情表》)
(2)鸿雁长飞光不度, 。(《春江花月夜》
(3)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4)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
(5)?????????????,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6)海上生明月,????????? ????????。(《望月怀远》)
(7)战士军前半死生,????????????????。(《燕歌行》)
(8)渐霜风凄惨,????????????,?????????? 。(《八声甘州》)
(9)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五、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杀羊》,回答12—16题(14分)
杀羊 于心亮
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诉说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可能是感冒了。
我问姓名、年龄、职业。病人稍稍一迟疑,说:“我是杀羊的。” 我说:“杀羊?那钱不少赚吧?” 病人说:“还行,基本上杀一只能赚一只。” 我说:“那钱确实不少挣。” 我说:“杀羊也有诀窍吧?” 病人说:“那当然,给羊放不放血就有门道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把血憋进肉里,分量就轻不了。 我说:“噢!”心想可怜的羊们啊。 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听说杀羊,有的羊会哭?” 病人说:“是啊,有的确实会哭,还下跪呢!”病人的表情显得兴奋,“那是一只母羊,很肥,我绾着绳扣靠近它时,它就朝我流泪了。我挺惊疑,但还是把绳扣套上它脖子,这个时候它跪下了。我心一软,放了它。然后我到饭店去催账,钱没到手,反而挨了一顿揍,我那个气呀!回来就把母羊给杀了,一剖开它的肚子,俺的娘啊,它肚子里有3只小羊!我那个后悔呀……” 我说:“是啊,太可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病人说:“是啊,我当时恨自己呀,干嘛非杀母羊呢?等它生下3只小羊,我又能另外赚多少钱呀!” 我口里说:“噢。”心里想,狠心的你真的钻进钱眼里了。 我给病人试脉,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地我的脸就变得很凝重,我说先查个血,然后拍几张片吧。 病人遵从我的医嘱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捧着一摞单子又坐到我面前。我一一验看,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病人的脸皮也跟着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我就开始摇头,把病人的脸色摇得青一块紫一块,缓和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药。 病人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我想他回去后可以开药铺了。我洗了手,慢慢地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时,有同事来问:“杀了几只羊?” 我说:“就杀了一只,羊毛却不少挣。” 同事问:“那人大款吗?” 我说:“不,那人是杀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我说:“感冒。”
12.文中第四自然段“杀羊有诀窍吧”中的“诀窍”,对杀羊人来说是指 。对文中的“我”来说则是指 。(4分)
1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其中明线是 ;暗线是 。(2分)
14.“我洗了手,慢慢地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中加点的词“洗了手”的深层意义是 。(2分)
15.小说的结尾非常巧妙,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了真正的“杀羊者”
是 ,点明了全文的主旨。(2分)
16.读完全文,分析这篇微型小说的题目的含义。(4分)
(二)阅读《醉意的境界》,回答17—20题(15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1)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2)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3)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4)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5)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青山绿水?(6)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一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7)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8)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肩动历史的车轮。(9)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17.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4分)答:
18.请简要分析文中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答:
19.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答:
20.文题是“醉意的境界”,综合文中信息,概括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4分)
答:
六、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
2、文体:记叙文
3、书写清楚,800字左右。
淮安市钦工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纸
一、基础知识(15分)
题号
1
2
3
4
5
选项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 7. 8.
9.(1)
(3分)
(2)
(3分)
(3)
(3分)
三、古诗鉴赏 (8分)
(1)
(2)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
(2)
(3)
(4)
(5)
(6)
(7)
(8)
(9)
五、现代文阅读
12. (4分)
13. (2分)
14. (2分)
15. (2分)
16.
(4分)
17.
(4分)
18.
(3分)
19.
(4分)
20.
(4分)
六、作文(70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B地壳 C玫瑰 纤维 D熟稔 巷道)
2.D(A划地为牢 良晨美景B永保青春 C慰籍 陨身不恤)
3.D(焚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事物。A芸芸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B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C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4.C(A."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与"得到瞻仰费的给付"对调; B."主要原因是......等导致的"句式杂糅;D.逻辑不通,应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5.D
二、语言表达(已经删掉)
6.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智慧的民族 (4分)
7.略
三、文言文
8、B(第一个“而”,你们的)
9.C(①能说明其“好其言”,不能说明“不能用其实”, ④说明其“能用其实” ⑥不能说明“不能用其实”)
10.B(“经吴王阖庐同意”纯属无中生有,与原文意思也完全相反)
11.⑴答案:从此(在这种情况下)阖庐知道孙武能用兵,最后终于用他为将。(“于是”、“卒”、“以为”各1分)
⑵答案: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⑶答案: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四、诗歌鉴赏
12.(1)答案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 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五、名句默写:
13.略
六、现代文阅读
(一)14.杀羊时放不放血的手段 如何宰病人的手段。15病人看病 医生“宰”人16这本是医生看完病后常规的动作,这里是医生在洗去“杀羊”时沾染的“血迹”。形象地暗示出白大褂的杀羊的本质。17文中身穿白大褂的“我”。18不仅指以杀羊为职业的病人,更是指违背医德、利欲熏心的医生
(二)19.(1)忧伤??落魄失意??委屈(答对1个得1分,共3分)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2分)20.这句话先描写自然环境,后描写社会环境,两相结合,(2分)既为欧阳修的离京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2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2分)21.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3分)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3分)22.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3分)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3分)
七:作文
"感悟"后面所填词语可经是动词(动词短语),写对某一种活动的感悟,如"感悟踢球";也可以是名词(名词短语),写对某一事物的感悟,如"感悟飞瀑",或对某一段时光的感悟,如"感悟高三";甚至于可以是形容词,写对事物属性的感悟,如"感悟美丽",叙写自己对美丽的感觉、感受与领悟,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写记叙散文或小小说必须高置情节,安排人物。人物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她)",情节(或者说人物的命运)是文章的"感点",人物的"感悟"一般在结尾"画龙点睛",但高明的写法可以让人物的感悟贯串在整个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