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课件1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课件18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09:04:44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单元: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题: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的第1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及统一,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大一统政权。它开通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然而它却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朝代,它的灭亡给后人以深刻启迪。隋朝的建立与发展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是整个单元的基础,更是中国古代史中重要的一页。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子目:本课依次展现了“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体现了两大内容,第一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即隋朝短暂的历史,突出短命;第二是大运河与科举取士,即隋朝两大创举,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突出繁荣。短暂而繁荣体现了隋朝的特点。基于此,设计框架如下:
隋之兴—打开“新”局面
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隋之亡—提供“新”教训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时空观念:结合图示,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基本情况;结合地图,了解大运河的概况;
2.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结合文献史料,理解大运河对隋朝乃至后世的影响;
3.唯物史观: 以隋炀帝为例,知道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4.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到爱惜民力,关注民生对国家稳固的重要性;通过探究科举制度的影响,理解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同时制度创新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隋朝统一的意义;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2. 难点:从隋朝灭亡中得到启示;理解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1)出示“寒门逆袭”考试漫画和古代科举制图片。
(2)出示蒙曼老师对隋朝的评价。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考试着手,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认识,即现实中的现象能够从历史中找寻到源头,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正课讲授
教学框架 师生互动、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引领 出示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一、隋之兴—打开“新”局面 1. 探究: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隋朝统一及隋朝的历史地位或意义。教师出示隋文帝画像,隋朝地图,以及魏晋南北朝至隋统一演变图示。通过以上史实得出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社会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打开了时隔300多年“大一统”的新局面。 根据人物像、地图、朝代更迭图示,梳理王朝建立和统一的基本情况,图文并茂,增强概况的记忆和历史意义地位的理解。
2.探究: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讲述:隋文帝统一后,励精图治,在政治上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示表格,对比隋初和隋盛时人口,垦田,粮仓的变化,三个数据都在上升。出示含嘉仓遗址图片和《贞观政要》史料,说明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本部分教材讲述简单,这里适当补充史料,展示隋文帝时期发展生产,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开创了盛世局面,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等打下了物质经济基础。更体现出隋炀帝统治的残暴。
隋之治—两大新举措壹 开通大运河 1.探究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条件出示隋朝粮仓分布图片,以隋炀帝视角思考如何将各地的粮食运往位于长安、洛阳附近的粮仓?学生思考:与陆运相比,水运的优势在哪里?结论:与陆运相比,水运粮食,运量更大,速度更快,费用更小。如果开通一条水上通道,还可以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大运河开通目的)。教师提问:开凿大运河当时具备了哪些条件呢?讨论作答:(1)隋朝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2)中央集权加强,为征发百万人提供可能;(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从隋朝粮仓分布的地图中,提出具体问题,以统治者的视角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意在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化为具体问题,从而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2.探究隋朝大运河开通概况出示隋朝大运河地图以及大运河图示,梳理出6个要点,引导学生结合要点完成识记。 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突破本课重点。
3.探究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及影响。出示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分析得出:大运河的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出示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芳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补充史料,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贰 开创科举制 1.探究科举制度创立过程讲述隋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夏商周依据血缘,战国后依据军功授爵,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选举品行才能兼备之人,魏晋以来按照门第出身选官,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是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的背景。讲述科举制度创立过程、选官依据和特点,成为从隋至清历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存续了1300多年。 通过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思考制度背后比拼的是什么,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从而得出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2.理解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结合隋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明确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补充材料,提取信息“平民子弟入仕人数几乎占了一半左右”,明确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学习、考试、做官三位一体,说明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隋之亡—提供“新”教训 探究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给后人的教训。给出三则典型材料和一张隋炀帝巡游图,逐则分析出隋朝灭亡的原因与隋炀帝有极大的关系,他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使隋朝出现了荒凉景象。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 李密传》 培养学生史料研读能力,提升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 课堂总结
本课介绍了隋朝兴衰的全过程,二世而亡,38年的统治突出了隋朝的短暂,同时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国家治理顺应时代则兴,残暴无道则亡。
然而隋文帝励精图治达到的“开皇之治”,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和开创的科举制直到今天仍然活跃在现实的舞台上,隋朝的繁荣也因此熠熠生辉。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
PAGE(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导入:寒门“逆袭”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
——蒙曼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知道隋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了解大运河开通的概况及作用。
3、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及作用。
4、知道隋朝灭亡的时间及原因
重点:理解隋朝统一的意义;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难点:理解科举制创立的作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启示。
一、隋之兴—打开“新”局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文帝像(541-604)
北周
581年
杨坚建立隋朝
统一: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全国
都城:
581年(代周)
589年(灭陈)
建立: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方式:
长安
外戚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创立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一、隋之兴—打开“新”局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众多
一、隋之兴—打开“新”局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含嘉仓遗址——天下第一粮仓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壹 开通大运河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炀帝(杨广)
(604—618)在位
1.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
与陆运相比,水运粮食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条件:1.隋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中央集权加强,为征发百万人提供可能;
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涿 郡
洛 阳
余 杭












钱塘江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1个中心
2个端点
3个作用
4段水渠
5条水系
6个省份
——洛阳
——涿郡/余杭
——永通邗江
——海黄淮长钱
——河北、山东、河南、
安徽、江苏、浙江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壹 开通大运河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材料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2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造成了哪些影响?
材料3“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
材料4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壹 开通大运河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贰 开创科举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血缘
拼爹娘
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
军功
拼命
孝廉
拼人品
门第
拼家室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书·刘毅传》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创立:
(1)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成绩
拼才能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贰 开创科举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影响:
(1)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结合材料思考,科举取士带来的变化:
在有清一代114名状元中家世可以查考明白的57名状元中,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占51%,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占49%, 平民子弟入仕人数几乎占了一半左右。 ——宋元强:《清代的科目选士与竞争机制》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 贰 开创科举制
三、隋之亡—提供“新”教训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材料1:隋炀帝在位,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盛极一时的隋朝仅仅二世而亡,原因何在?
大兴土木,不恤民力
材料2: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材料3:三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生产劳动。
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 李密传》
三、隋之亡—提供“新”教训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
据不完全统计,隋末地主起兵约六十起左右,农民起义前后共爆发一百二十余次之多。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启示:爱惜民力,关注民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本课小结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
隋之治,两大创举
重建统一
建立:隋文帝581年
统一:隋文帝589年
隋之亡,提供“新”教训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被杀 618年 灭亡
教训:顺应时代兴,残暴无道亡
隋之兴,打开“新”局面
繁荣一时,二世而
短暂而繁荣
五、牛刀小试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加强了文化联系
C. 结束了分裂局面 D. 巩固了封建统治
2.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3.隋朝统治基础不牢固是隋朝走向灭亡的( )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直接原因 D.主要背景
A
B
A
六、拓展延伸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完隋朝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请找出这个王朝,并从以下几个角度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建立意义、统治时间、大型工程、开创制度、灭亡原因等。
谢谢观看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