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1.会写“侯、章”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4.了解相关节日习俗和传说,感受传统文化。(重难点)
学习目标
我 会 写
zhāng
hóu
yíng
qì
中间不要多写一竖。
诸侯 封侯王侯将相
文章 章节出口成章
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可歌可泣
横出头
“又”字最后一笔要变点,书写时小一些。
轻盈 充盈
热泪盈眶
我 会 写
mò
yā
qī
含情脉脉
温情脉脉
右边是“西”,不是“酉”。
栖息 栖身栖居 两栖
乌鸦 鸦雀无声
寒食
韩 翃
课程导入
祭祀
看关键词,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
冷食
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
了解寒食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韩 翃
韩翃(hónɡ),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赏识,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hóu):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斜:旧读“xiá”,现读“xié”。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花絮到处飘散,
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枝条在春风中飘拂。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赐新火,
新火升起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思考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京城寒食节时的景象。暮春时节,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
这首诗的后两句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权贵豪门特权现象的不满和讽刺。
结构图解
主题概括
《寒食》一诗,诗人借汉讽唐,描写了寒食节全城花絮纷飞,家家禁火,宫廷中却忙着传赐新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权贵豪门特权现象的不满和讽刺。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课程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在夏天的晚上观察天上的星星?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担子追妻
天河阻隔
牛郎织女
鹊桥相会
乞 巧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遥远。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
素:白皙。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杼,梭子。
章:花纹。
零:落下。
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相视无语的样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她细长白皙的手 ,摆弄织机,织机发出札札的响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她一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是泪如雨下。
银河看起来既清又浅,可两岸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了一条清澈的银河,他们却只能含情凝视而无法交谈。
【简析】:此诗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妻之间的离情别意,以及相思不得的愁绪。
两星之现状
织女之相思
分离之痛苦
思考
叠音词的使用有何表达效果?
“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写织布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写人的神情,含情脉脉。
这首诗歌运用了叠音词,既细致描绘了诗中的种种情景,又巧妙抒发了诗人内心真挚的感情,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协调,显得韵味深长,使诗歌的形象鲜明生动,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
结构图解
主题概括
《迢迢牵牛星》借描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能诉说相思之苦的故事,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和别离之感。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课程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在中秋节的晚上看过月亮?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王 建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治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诗题材广泛,反映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雪霜,树上栖息的鸦鹊逐渐安静下来。
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
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
【简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于寂寥清冷的中秋之夜在庭院中仰望明月的情景,抒发了思念朋友之情。
思考
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月光澄澈、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情。
思考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别致,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而“在”字用得很普通,就没有这样动态的艺术效果。
结构图解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诗人于寂寥清冷的中秋之夜在庭院中仰望明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资料链接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月亮别称
银钩、玉钩、玉弓、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广寒、清虚、嫦娥、婵娟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咏月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节日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重阳节
春节
随堂练习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随堂练习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答案:A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随堂练习
2.《迢迢牵牛星》一诗一共有十句,其中有六句用了叠音词,它们分别是迢迢、 、 、 、 、 ,这些叠音词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答案: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1.《寒食》描绘了( )京城寒食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随堂练习
3.《十五夜望月》描写了 (节日)望月怀远的节日习俗,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答案:中秋节 孤寂、惆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