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九年级(下)开学调研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中世纪的西欧 B. 古代埃及
C.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D. 封建时代的阿拉伯
学者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在( )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法国 D. 意大利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
B. 都提倡学习西方礼教
C. 都以发表文学作品方式阐述新思想
D. 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 )
A. 贵族与地主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矛盾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近代历史上英国有过一段短暂的共和国时期(1649年--1660年),这期间掌握国家权力的是( )
A. 查理叔侄 B. 詹姆士兄弟 C. 威廉夫妇 D. 克伦威尔父子
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著名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他带领北美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缔造了独立的美国。这段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林肯 B. 克伦威尔 C. 华盛顿 D. 拿破仑
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蒸汽时代”到来后 B. 新航路开辟后
C. “电气时代”到来后 D. 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
如图是英国1806年--1866年棉手织工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情况统计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及两图数据变化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线是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工业革命
B. 乙线是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甲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工业革命
D. 乙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若请你给下列历史人物一个共同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
A. 民主先驱 B. 军事专家 C. 开国元勋 D. 民族英雄
如图是张红同学在复习某重要历史知识时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正在复习( )
时间 事件
1868年 颁布改革诏令
1871年 废藩置县
…… ……
A. 日本大化改新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日本明治维新 D. 美国罗斯福訢政
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 解放奴隶 B. 维护统一 C. 扩张领土 D. 建立霸权
如图是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A. 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 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段话表明德国( )
A. 组成了三国同盟 B.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C. 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D.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 )
A. 沙皇专制统治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帝国主义傀儡政权 D. 苏维埃政府
1921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A.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 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 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上述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 波及范围广 B. 地区差异大 C. 持续时间长 D. 破坏性大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这次“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法西斯专政
C. 罗斯福新政 D. 杜鲁门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苏美双方对抗不断加剧,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请问,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约组织成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丧失优势地位的欧洲国家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为此,他们开始( )
A. 走向联合 B. 分庭抗礼 C. 追随美国 D. 倒向苏联
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总结、整理、归纳并制作知识结构图,是有效复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复习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一专题时,制作如下知识结构图:请你一起加入他的复习吧。
(1) 指出数字①-⑩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2)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一次重大危机是什么?它爆发的时间及根源是什么?
(3) 为摆脱危机德国、日本、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 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如表是二十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亿美元
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问:
(1) 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指哪里?具体表现是什么?
(2) 使欧洲变成“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 材料二反映了哪场战争?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哪一特点?
(4) 材料三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
(5) 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提示:从性质、影响、感受等方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尽快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1) 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提出的这些纲领和政策被称为什么?它的出台,标志着怎样的国际关系的开始?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在推行什么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文献?据此成立了哪一军事组织,列举这一组织的两个成员国。
(4)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领主出租直领地、租地农场”等内容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这种现象发生在中世纪的西欧。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的西欧,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答案】D
【解析】根据“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可知这是指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所以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在意大利。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阅读材料的能力。掌握文艺复兴运动。
3.【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选项ACD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解析】继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这份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选项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解析】1640年的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王军战胜议会军,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建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近代历史上英国有过一段短暂的共和国时期(1649年--1660年),这期间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克伦威尔父子。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克伦威尔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他带领美国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这里的“他”指的是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华盛顿,知道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本题考查华盛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解析】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是,英国是工业中心,农业生产的谷物和棉花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8.【答案】C
【解析】依据“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英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工人数量大增,因此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排除BD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棉手织工场工人应该是减少,故A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与日舰激战,壮烈牺牲,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民族英雄。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废藩置县”可知他正在复习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11.【答案】B
【解析】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政府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1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开始时间,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维护国家统一。
故选:B。
由题干中“1861”“美国”“《反联邦脱离法》”“林肯”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南北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垄断组织的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依据题干“美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判断是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题把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区别.
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造成的.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即题干材料中的“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学习时要分析大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时间、著名战役、性质和影响,进而把握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全面认识战争,从而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远离战争的意识.
14.【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为了处置战败德国,在英、法、美、意的操纵中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制裁。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来看,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关于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会议的性质,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适合用来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故选:B。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
16.【答案】A
【解析】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据“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可知,上述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解析】材料“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反映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历史。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18.【答案】A
【解析】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成立,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丧失优势地位的欧洲国家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为此,他们开始走向联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欧洲的联合.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洲联合的原因与过程.
20.【答案】C
【解析】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21.【答案】【小题1】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新航路开辟;③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⑤美国独立战争;⑥法国大革命;⑦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⑧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⑨日本明治维新;⑩罗斯福新政。(②③顺序可变;④⑤⑥顺序可变;⑦⑧⑨顺序可变)
【小题2】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或经济大危机或1929-1933经济危机)。时间:1929年;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小题3】德国和日本先后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或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小题4】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风险加大等。(言之有理即可,优劣两方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是联结欧洲和亚洲、非洲的交通要道,帝国主义展开激烈争夺。
【小题2】帝国主义政治经展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萨拉热窝事件。
【小题3】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小题4】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重兵作战,造成70万人伤亡。
【小题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历时4年,涉及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经济损失1400亿美元,是人类历史的一场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历时4年,涉及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经济损失1400亿美元,是人类历史的一场浩劫。
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答案】【小题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苏美两国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冷战开始。
【小题2】计划:“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目的:帮助欧洲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大门,控制西欧。
【小题3】《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任意列举两国即可)
【小题4】两极格局形成。
【解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等知识。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