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九年级(下)入学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商汤灭夏 B. 尧传位给舜 C. 舜传位给禹 D. 禹传位给启
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这主要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 )
A. 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 当时人们对甲骨的迷信盛行
C. 甲骨文不能反映当时的历史 D. 当时的王公贵族喜欢问卜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古典希腊城邦时说:“不应看它哪些没有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下列关于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中哪一项是“它没有做到的”( )
A. 政治:全体男性公民都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
B. 科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C. 文学:留下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
D. 体育: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源地
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打破了人类一向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固有观念.”造成这次“打击”的人物是( )
A. 牛顿 B. 魏源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指出:西欧的“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将继续改变着世界。其中英国改变世界主要是( )
A. 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B. 塑造崇尚效率的“垄断组织”
C. 树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榜样
D. 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的价值观
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 皮特称:“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注重经济活动立法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
A. 三权分立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中央集权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
A. 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 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 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整个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法里德 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群雄竞争’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争”的实质是( )
A. 美国失去全球的主导地位 B.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材料三: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1) 根据材料一,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角度,谈谈你对“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理解。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3) 材料三中的“主父”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述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飞跃。1870年-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三: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间的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并指出英国采取这一手段的政治、经济优势。
(2) 材料二中的“这次革命”导致了19世纪后期世界资本主义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近代中国哪一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内容鲜明地体现了该趋势?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材料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秉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能令商實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科二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主又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摘引自《列宁全集》材料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国不农…众力不足”现象?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盘事”,列宁推行了什么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何类似“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迁回的行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是指什么?此模式与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改革在手段上有何共同特点?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世界均势的变动
二大国地位(1885-1914)
三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战后国际秩序
二战战争策源地
--据(英)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 你认为表格中“大国地位”这一章节中新崛起的欧美国家有哪些?两国崛起有何共同原因?
(2) 国与国之间联盟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举动,但联盟往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试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战争趋势”向“总体战”的转变?
(3) 表格中“总体战”结束后为处置战败国召开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有何影响?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最终形成了怎样的战后国际秩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逐步推广牛耕技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还饲养猪、狗等家畜,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所以符合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原始农耕,注意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
识记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成就。
2.【答案】D
【解析】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D。
本题考查禹传位给启.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可知,材料重点指出甲骨文中“王公问卜的记载”,说明了问卜是可以被人控制的。商朝常以问卜决定国家重大军政活动,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故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故选:A。
本题以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现象的特点。
本题以问卜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商朝神权和王权的结合的政治现象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B
【解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歌曲《六尺巷》歌词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儒家思想.
故选B.
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主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
5.【答案】A
【解析】在民主政治方面,雅典的民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选项D全体男性公民都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的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享有民主权力的只是少部分人,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在书中达尔文指出,一切物种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故选:C。
由题干中“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7.【答案】A
【解析】由“1789-1848和西欧的‘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双元革命”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双元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和交通的发展;破坏了非欧洲世界的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同时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强大起来,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8.【答案】A
【解析】“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意思是商业、工业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人为干扰只会阻碍其良好发展,应使其自由发展。因此英国首相威廉 皮特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故选:A。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B
【解析】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它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联邦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所以题目描述体现了美国宪法的联邦制原则。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权力一分为三,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1787年宪法,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10.【答案】B
【解析】A、选项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胡佛政府仍然是自由放任的政策,只是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B、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实际上采取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后来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得以延续和扩大,罗斯福实施的是全面干预经济的措施。
C、罗斯福新政是全面干预经济,胡佛政府只是对经济有限的干预。
D、胡佛执政时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胡佛的措施并没有真正缓解危机,没能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胡佛总统采取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胡佛应对经济的措施的特征,其次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的特征,要有一定的对比分析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A.结合史实,我们可知马歇尔计划是东欧和西欧对峙加剧,最后造成了欧洲分裂。B.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是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军事对峙的基础之上,马歇尔计划只是属于其中一部分。C.马歇尔计划,是把西欧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D.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是华约和北约的建立。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战后美国和欧洲之间关系的特征来分析材料。
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既阻止了西欧国家因经济困难而日益缩减进口的趋势,为美国商品扩大了海外市场;又取得享有与本国居民同等的披资权益,还削弱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了大部分贸易限额;这样,增加了美国的出口,缓解了美国内部经济改组中的困难;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经济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从而为美国在政治、军事上与西欧结盟奠定了经济方面的基础。
12.【答案】C
【解析】“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群雄竞争’的时代”可知,“群雄竞起”指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并非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当今“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3.【答案】【小题1】地方行政制度由分封制演变为郡县制。
【小题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题3】主父偃;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侯势力过大。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度、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度、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等知识。
14.【答案】【小题1】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政治优势: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经济优势: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小题2】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小题3】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或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及采取这一手段的优势、第二次工业革命、《马关条约》、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经济全球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及采取这一手段的优势、第二次工业革命、《马关条约》、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结合所学可知,由材料可以看出商鞅的主张是商鞅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或重农抑商,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重农抑商、达到富国目的)的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国不农…众力不足”现象。
(2)根据材料二“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盘事”,列宁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 1921年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类似“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迁回的行动”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可知,当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经济模式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而传统的是自由放任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之间的不同之处: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相同之处: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都是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必须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故答案为:
(1)重农抑商的思想;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新经济政策;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共同特点: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都是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必须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罗斯福新政等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罗斯福新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小题1】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小题2】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加入了协约国一方;萨拉热窝事件。
【小题3】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