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十二课 清贫
人教版 五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咏 竹(1935年1月)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粘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方志敏(1900年—1935年),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
诗句理解
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清贫》。
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清贫”就是贫穷的意思。
按要求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3)自学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筹集 矜持 被俘 金镯 裤裆
企图 企望 彼此 汗褂 山坞
字词学习
chóu
jīn
fú
zhuó
dāng
qǐ
qǐ
bǐ
guà
wù
多音字
吓
hè
xià
(威吓)(恐吓)
(吓人)(惊吓)
词语理解
筹集:
企望:
齿冷:
威吓: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筹措聚集。
希望。
耻笑。
用威势来吓唬。
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叙述了“我”被俘后被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故事。
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
——
清贫是美德
被俘搜身
——传世宝
清贫战胜困难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从“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你感受到什么?
他管理那么多款项,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从“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你了解到什么?
这是方志敏同志的自我表白,从正面来介绍他革命多年一向清贫。方志敏的高贵的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仅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吗?
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满肚子热望”是什么描写?
是对国方兵士
的心理描写。
“满肚子热望”说明了什么?
说明国民党兵士认为从方志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是什么描写?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是对国方兵士动作的描写。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兵士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方志敏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你从“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感受到什么?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方志敏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读2到8自然段,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时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重来一次”,最后“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党兵士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这和方志敏的清贫廉正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民党兵士的话,字字有力,落地有声,赞扬了共产党员恪守清贫的美德。这句话把国民党官员与共产党干部加以对比,讽刺了国民党贪污腐化、聚敛民财、盘剥百姓的丑行,赞美了共产党员的美德。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个个有钱”指出了什么?“一个铜板也没有”强调了什么?“不是为了发财”阐明了什么?
“个个有钱” 指出聚敛民财、盘剥百姓在国民党中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人人如此。
“一个铜板也没有”强调了“清贫”。
“不是为了发财”阐明革命者的宗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
国方兵士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国民党兵士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指哪些?这又说明了什么?
唯一的财产是指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这进一步说明了方志敏的清贫。
从“但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传家宝”和“齿冷三天”形成鲜明对比,又揭露了国民党兵士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这和方志敏的清贫廉正又一次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段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句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共产党员追求清贫的品格的宣言。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指出清贫这一品格的意义在于它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关键。恪守清贫、洁白、朴素,才能不沾染贪污腐化,才能获得人民的敬爱与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这样,事业才能成功。“清贫”,是不追求物质享受;“洁白”,是心地纯洁,一心为公;“朴素”,是生活节俭。三个词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揭示共产党员美德的内涵。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个“趣事”“趣”在哪里?
(1)“趣”在两个兵士的动作上,“搜”、“摸”、“捏”、“抢”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富有经验的贪婪的兵士形象。
(2)“趣”在语言上。
①“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极尽威胁、恐吓之嘴脸,野蛮至极,丑陋之至,狡黠中掩饰不住无尽的贪婪。
②“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老奸巨猾的嘴脸跃然纸上。
(3)“趣”在两个兵士的心理上:两个兵士的心理先是“热望”,继而“激怒”“企望”,最后是“失望”。这里既是对两个兵士的心理变化的刻画,又是对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形象的赞美。
从方志敏的语言、神态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志敏的泰然自若、坚定持重。
方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九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语气?你怎样理解?
作者运用了讽刺的语气,既讽刺了两个国民党兵士无耻的企图,也对国民党高官及当时的一些富豪进行了无情地揭露与批判。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文章题目是《清贫》,你对清贫有了怎样的认识?
清贫,即清白、贫穷。与本文最末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相呼应。在本文中,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清贫精神应当是节俭素朴、坚贞不屈、舍生忘死……
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今天同样需要它。
1.积累表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
2.收集并阅读方志敏的其他文章,如《可爱的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