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十四课 刷子李
第一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俗 世 奇 人
白壁光滑刷板显功底
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
猜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
答案:
刷子李
冯骥才,祖籍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 讲述了刷子李虽然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刷墙的技艺高超的故事。
从课文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我知道他姓李。
2:我知道他是刷墙的。
3:我猜他刷墙刷得很好。
自学提示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自学课文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字词学习
刷浆 师傅 包袱 屏障 神圣
侵犯 露馅 难堪 诈骗 捏住
发怔 怔住 水桶 芝麻 轰炸
傻乎乎 蘸墨汁
jiāng
fu
fu
zhàng
shèng
fàn
xiàn
kān
zhà
niē
zhèng
zhèng
tǒng
zhī
hōng
shǎ
zhàn
浆
jiāng
jiàng
(刷浆)(豆浆)
(浆糊)(浆子)
读音: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fù
师傅 傅粉
李师傅技艺十分高超。
左窄右宽。“亻”撇短竖长;右部端正紧凑。
读音:
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
hōng
轰隆隆 轰鸣 轰响
天空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车”要写得扁些;下部左边的“又”捺画变点。
词语理解
派头:
刷浆:
绝活:
悠然:
屏障:
规矩:
气派。
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绝技。
悠闲的样子。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神圣:
侵犯:
露馅:
难堪 :
稀溜溜:
半信半疑:
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
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难以忍受,难为情。
很稀的样子。
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文章分成几部分?
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表明人物身份及其技术之高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闻证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稀溜溜
仿写词语
半信半疑
白花花
黑洞洞
水灵灵
脆生生
人山人海自由自在人来人往
冷言冷语
辨字组词
浆( )
奖( )
傅( )
博( )
桶( )
痛( )
诈( )
作( )
刷浆
获奖
师傅
博士
木桶
疼痛
诈骗
作业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刷子李的“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2.找到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共23张PPT)
第十四课 刷子李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认读词语
刷浆 师傅 包袱 屏障 神圣
侵犯 露馅 难堪 诈骗 捏住
发怔 怔住 水桶 芝麻 轰炸
傻乎乎 蘸墨汁
jiāng
fu
fu
zhàng
shèng
fàn
xiàn
kān
zhà
niē
zhèng
zhèng
tǒng
zhī
hōng
shǎ
zhàn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爱读书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创意,更有气质,更有内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走进“刷子李”这位奇人的故事之中。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作者是从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三个方面正面描写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读一读,你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个粉刷匠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刷子李还是个艺术家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读一读,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他的规矩最贴切?
让人叫绝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语句。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读一读,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关键词。
(半信半疑)→( )→( )
→(五体投地)
佩服
失望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刷子李,那冯骥才先生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心理活动呢?
作者用曹小三从侧面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就是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正是在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和对曹小三的侧面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
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泥人张》片段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成立城里城外最冲得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
哪儿捏?在袖子里捏?”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
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
张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默读《泥人张》,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泥人张在酒馆偶遇恶霸海张五,海张五嘲笑泥人张的手艺低俗,泥人张用鞋底泥当场捏出了恶霸的头像震慑全场,几天后当街低价叫卖恶霸的泥像,成为一时笑谈。
泥人张有哪些过人之处?
技艺高超: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智慧过人:他用鞋底泥巴,飞快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第二天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
他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
主人公是泥人张,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海张五?
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写海张五,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泥人张高超的技巧和不向权贵低头的高尚品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本民间奇人小说,全书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之意。书中所写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奇人异事,如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机器王等。每个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说他是“俗世”中的“凡人”,是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说他是“奇人”,是因为他技艺高超、动作悠然,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刷子李》这篇课文以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为话题,讲述了一个粉刷匠的传奇故事。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地赞叹,告诉我们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只有有了真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的道理。
1.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2.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冯骥才先生写的《快手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