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楼春趣》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红楼春趣》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20:58:49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八课 红楼春趣
人教版 五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故事,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众女子的爱恨情仇。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他出身豪门,家道中落,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历经十年创作出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众多人物。
边听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 放风筝》或《大观园里放风筝》或《宝玉、黛玉放风筝》。
字词学习
恰巧 抽屉 嫣红 忌讳
晦气 高墩 金钗 敞开
雯华 袭击 豁喇喇
qià

yān
huì
huì
dūn
chāi
chǎng
wén

lā lā
多音字



喇叭 汽车喇叭
呼喇喇 豁喇喇

哈喇子
词语理解
晦气:
小器:
忌讳:
兴头:
籆子:
横竖:
吝啬。
不吉利,倒霉。
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高兴、得意。
反正,表示肯定的语气。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一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动作。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乱场景,但忙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用红笔把故事中的人物圈出来。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翠墨、晴雯等。
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
宝玉和黛玉
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
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简介人物之间的关系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姐,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贾探春是贾宝玉的妹妹,紫鹃是黛玉的丫鬟,翠墨是探春的丫鬟,晴雯是宝玉的丫鬟。
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
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通过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来感受人物形象。
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并在书上做批注。
●交流讨论:我认为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从文中第几自然段中感受到的。
文中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我是从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宝玉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中感受到的。
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我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见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中感受到的。
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这个动作足以说明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读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读下面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我感受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
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链接
读阅读链接里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描写了旧时北平放风筝的习俗。
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风筝的喜爱。
本节课我们通过猜读法和重点词句分析法来学习了这篇文章,了解了宝玉和黛玉两个人物形象,如果我们去读原著,就会对人物的了解更透彻,希望你们能将今天习得的方法用在名著阅读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1.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阅读名著《红楼梦》,说一说你还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