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历史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也形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Happy New Year
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腊月
1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春节
2
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初旬
3
时节辨析
Happy New Year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作者简介
Happy New Year
轻声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儿化
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店铺
多音字
Happy New Year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的印象。
热闹
01
OPTION
02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05
OPTION
谈印象
喜庆
团圆
祥和
忙碌……
Happy New Year
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腊月初旬开始
正月十九结束
Happy New Year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这些日子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扫房、预备吃的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
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举办庙会、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伙计轮流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上学上班
Happy New Year
详写
腊八、除夕、元宵、初一
略写
腊月二十三、正月十九、初五、初六
Happy New Year
研读赏析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Happy New Year
请大家默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腊八这天有什么特点?勾画相关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写批注。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Happy New Year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Happy New Year
“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Happy New Year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我能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句中的关键词是
2、哪些活动能体会到除夕的热闹?
除夕真热闹。
热闹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重视团圆、重视亲情
Happy New Year
守岁是什么意思?(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守岁有什么意义呢?
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一个看似简单的习俗,背后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Happy New Year
01
02
03
04
05
06
男人拜年
初一
女人待客
寺院举办庙会
小贩儿摆摊
小孩儿爱逛庙会
为什么爱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Happy New Year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
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
第三次高潮:
除夕
初一
元宵节
Happy New Year
元宵节
张灯结彩
看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这的确是……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元宵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属于元宵节节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均为不同的食品。
Happy New Year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依依不舍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Happy New Year
方法提炼
作者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 、 、 、 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就是
详略得当
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让人印象深刻。
腊八、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
Happy New Year
本文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主旨概括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春节习俗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