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历史详案
课题:《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 名: 日 期: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重点 ;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难点 ;两汉衰亡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
一、西汉的建立与“ 文景之治”
1. 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西汉初年的统治
(1)尊奉黄老无为思想。(2)采取“与民休息”政策。(3)“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4)汉景帝时,削减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3. 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二、西汉的强盛(重点)
1. 措施
(1)政治上
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将全国划分为13 个州部,分设刺史,对地方进行巡视监察。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
(4)军事上
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北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②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③派遣张骞两次(前138年和前119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④汉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
2. 意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三、东汉的兴衰
1. 王莽改革与政权被推翻
(1)王莽改革
①背景:公元9 年,王莽夺取皇位,西汉灭亡。
②结果: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王莽政权被推翻: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2.“光武中兴”
(1)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③思想上:重视儒学。
(2)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3. 东汉政权的衰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爆发:184 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
③结果:起义军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两汉的文化
1. 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了纪传体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 文学
(1)汉赋: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2)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 科技(1)医学
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合作探究
一、汉初为何要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2.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3. 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
二、汉武帝能够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是王国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⑵坚定英明的决
策者——汉武帝;⑶能力出众的官员辅助;⑷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皇帝有实
权;⑸七国之乱后,地方相对衰落;⑹适宜的政策——“推恩令”。
三、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异同点?
不同点;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学派的思想文化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学,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巩固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四、当堂训练:
1.西汉时,丞相车干秋的女婿徐仁因断案过于宽纵,引发外戚霍光不满,霍光当即要处死徐仁。车千秋为救女婿,召集群臣讨论,结果所有人都依附霍光。最终徐仁被弃市,车千秋也险些被霍光处分。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B)
A.朝廷内部治国理念存在差异 B.皇权强化削弱了丞相决策权
C.宗法观念淡薄弱化官僚特权 D.儒家思想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A)
A.企图通过分封巩固统治 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 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3.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 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B)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确立
4.“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诗中的“清凉水”喻指汉初的(A)
A.休养生息政策 B.汉承秦制策略 C.布衣将相格局 D.郡国并行之举
5.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D)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A)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历史课例
课题:《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重点 :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难点 :两汉衰亡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
一、西汉的建立与“ 文景之治”
1. 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西汉初年的统治
(1)尊奉 思想。(2)采取 政策。(3)“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 并行制。(4)汉景帝时,削减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3. 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出现“ ”的局面。
二、西汉的强盛(重点)
1. 措施
(1)政治上
①颁布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 ,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确立以 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将全国划分为13 个州部,分设 ,对地方进行巡视监察。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 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尊崇儒术,确立了 独尊地位。
(4)军事上
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北击匈奴,夺取了 和 的大片区域。
②在河西走廊设立 四郡。
③派遣张骞两次(前138年和前119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④汉对西域的管理: 。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
2. 意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
三、东汉的兴衰
1. 王莽改革与政权被推翻
(1)王莽改革
①背景:公元9 年, 夺取皇位,西汉灭亡。
②结果: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 ,反而使 更加激化。
王莽政权被推翻: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2.“光武中兴”
(1)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 的作用;严格控制 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上:清查全国 、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③思想上:重视儒学。
(2)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 ”。
3. 东汉政权的衰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 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爆发:184 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 ”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
③结果:起义军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两汉的文化
1. 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了 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2. 文学
(1)汉赋: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
(2)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 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 科技
(1)医学
①《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 的基础。
②《 》: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专著。
(2)数学:《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造纸术: 蔡伦 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合作探究
一、汉初为何要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二、汉武帝能够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三、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异同点?
四、当堂训练:
1.西汉时,丞相车干秋的女婿徐仁因断案过于宽纵,引发外戚霍光不满,霍光当即要处死徐仁。车千秋为救女婿,召集群臣讨论,结果所有人都依附霍光。最终徐仁被弃市,车千秋也险些被霍光处分。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朝廷内部治国理念存在差异 B.皇权强化削弱了丞相决策权
C.宗法观念淡薄弱化官僚特权 D.儒家思想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 )
A.企图通过分封巩固统治 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 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3.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 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确立
4.“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诗中的“清凉水”喻指汉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汉承秦制策略 C.布衣将相格局 D.郡国并行之举
5.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