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14:35: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历史课例
课题: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辽夏金元相关制度建设(重点)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辽与西夏
1. 辽朝
(1)建立:916 年, 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 。
(2)辽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辽朝南、北面官设置: 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 等游牧民族事务。
2. 西夏
(1)建立: 年, 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 ,史称 。
(2)制度:基本模仿 ,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二、金朝入主中原
1. 建立政权与入主中原
(1)1114 年, 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 ,定都会 ,会宁府也称 。
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 。
2. 政治制度
(1)特点: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 的管理系统。
(2)猛安谋克制度: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3. 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 世纪后期 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 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
(1)建立:1206 年, 统一草原各部,建立 。
(2)扩张: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 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3. 元朝的统一:1276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 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 。
(2)行省制度
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 ,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 。
②特点及意义: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 地区。
(4)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 的管辖。
(5)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 。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 蒙古族和回族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回族: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
2.“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 依次为 。
3. 民族交融:蒙古统治者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 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元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因为疆域辽阔 B.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设立省级行政区域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值得研究。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然而世宗之后,金朝统治却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有
①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②猛安谋克日益腐化
③宋金战争使国力消耗 ④岳飞抗金成效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4.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A. B.
C. D.
5.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进藏清查户口,设立大小驿站共35处,此后还多次赈济贫困站户。此举旨在
A.改善当地交通闭塞状况 B.强化对边疆的行政控制
C.打通东西方间国际商路 D.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传播
6.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7.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8.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A.司隶校尉、贤良文学、起绒锦、《上林赋》
B.宣政院、赵孟頫、铜活字、《农书》
C.司礼监、董其昌、致良知、《感天动地窦娥冤》
D.提点刑狱司、风力水车、曲子词、《东京梦华录》
9.以下四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10.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历史详案
课题: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辽夏金元相关制度建设(重点)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辽与西夏
1. 辽朝
(1)建立:916 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2)辽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辽朝南、北面官设置: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2. 西夏
(1)建立:1038 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二、金朝入主中原
1. 建立政权与入主中原
(1)1114 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2)1125 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1153 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2. 政治制度
(1)特点: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2)猛安谋克制度: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3. 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 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
(1)建立:1206 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2)扩张: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 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3. 元朝的统一:1276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 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
(2)行省制度
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

②特点及意义: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吐蕃地区。
(4)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 蒙古族和回族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回族: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 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 民族交融:蒙古统治者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元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因为疆域辽阔 B.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设立省级行政区域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值得研究。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然而世宗之后,金朝统治却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有
①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②猛安谋克日益腐化
③宋金战争使国力消耗 ④岳飞抗金成效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4.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A. B.
C. D.
5.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进藏清查户口,设立大小驿站共35处,此后还多次赈济贫困站户。此举旨在
A.改善当地交通闭塞状况 B.强化对边疆的行政控制
C.打通东西方间国际商路 D.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传播
6.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7.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8.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A.司隶校尉、贤良文学、起绒锦、《上林赋》
B.宣政院、赵孟頫、铜活字、《农书》
C.司礼监、董其昌、致良知、《感天动地窦娥冤》
D.提点刑狱司、风力水车、曲子词、《东京梦华录》
9.以下四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10.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这一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符合史实和题意,应选A;岳飞抗金的时间是12世纪前期,12世纪后期宋金基本维持对峙局面,③④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有③或④的组合,故B、C、D三项均排除。
3.A
【详解】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 就开始于元朝。元朝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4.D
【详解】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所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国(位于北宋的东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D项符合题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后形成南宋、西夏和金并立的局面。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5.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政府通过清查户口、建立驿站、赈济灾民等实行对西藏的有效管理,表明元朝政府强化对边疆的行政控制,故选B;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忽必烈对西藏的管理客观上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传播,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
6.C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皇权和中央权力的逐渐强化,相权和地方权力的逐渐削弱,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因此C选项正确;中央政治制度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根本变化,A选项错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并非民主化,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权力逐渐增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D选项错误。故选C。
7.B
【详解】
材料中行省负责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权利,可见行省的权力相当大。B正确;A项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行省对中央负责,分权与制衡说法错误,排除;D项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排除。故选B。
8.A
【详解】
依据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时期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武帝时。起绒锦出土实物目前仅见于马王堆汉墓。《上林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属于元朝。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铜活字最早出现在明朝。《农书》是元朝王祯所著,B选项不符合题意;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太监职位,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致良知”属于明朝王阳明的观点。董其昌是明代书画家。《感天动地窦娥冤》是著名元曲家关汉卿所著,C选项不符合题意;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曲子词是隋、唐至五代时期汉族民间开始出现的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调。《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B
【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幅图中“周”“晋”“宋”反映的是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幅图中“九原郡”“陇西郡”“咸阳”等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第三幅图中有郡县,也有封国,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第四幅图中“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中书省”等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作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故A项正确;行省制的主要着眼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此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行省制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代行省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