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14:35: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历史课例
课题: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宣传及影响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重点)
2、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概况,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①政治上: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巨额赔款,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②经济上: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维新思想的传播
④现实:洋务运动失败,学习器物富国强兵之路破灭
2、失败原因
具体原因:守旧势力强大;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
3、评价
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①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义和团运动
1.失败原因:(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评价(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积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3)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1)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根原)(2)义和团运动(直原)
2.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3.过程
4.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特点
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人均一两白银,带有惩罚性。
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
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目的就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以华治华”。
(四)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
1、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经济侵略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
3、政治侵略特点:从局部侵略到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军事政治控制)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项目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 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当堂训练:
1.(2018·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2015·全国Ⅱ卷高考·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3.(2021·全国乙卷高考·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4.(2019·全国Ⅱ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5.(2021·山东高考·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6.(2018·北京高考·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7.(2021·山东高考·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8.(2020·江苏高考·8)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9.(2014·山东高考·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案合一 ·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高一历史详案
课题: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宣传及影响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重点)
2、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概况,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①政治上: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巨额赔款,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②经济上: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维新思想的传播
④现实:洋务运动失败,学习器物富国强兵之路破灭
2、失败原因
具体原因:守旧势力强大;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
3、评价
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①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义和团运动
1.失败原因:(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评价(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积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 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3)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1)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根原)(2)义和团运动(直原)
2.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3.过程
4.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特点
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人均一两白银,带有惩罚性。
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
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目的就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以华治华”。
(四)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
(1)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经济侵略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
(3)政治侵略特点:从局部侵略到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军事政治控制)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项目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当堂训练:
1.(2018·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D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2015·全国Ⅱ卷高考·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C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3.(2021·全国乙卷高考·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C)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4.(2019·全国Ⅱ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D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5.(2021·山东高考·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D)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6.(2018·北京高考·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7.(2021·山东高考·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B)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8.(2020·江苏高考·8)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B)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9.(2014·山东高考·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
【答案】(1)相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