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学习过程】
1.生难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惶恐_____ 取缔_____ 攥_____ 凑合_____
荒僻_____ 骷髅_____ 塌败_____ 镶嵌_____
眼翳_____ 愧怍_____ 滞笨_____ 伛(yǔ)_____
(2)解释词义
伛:_____
塌败:_____
取缔:_____
滞笨:_____
强笑:_____
愧怍:_____
失群落伍:_____
2.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3.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4.课堂小结
文中的老王是那样善良,他的生活却那样贫苦,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今天,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像老王那样的人,对比他们,我们是幸运的,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自身的自私、冷漠和无情,都能像作者一家那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帮助他们,伸出我们的手给予他们一些温暖,那么他们就会生活得更幸福一些,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美好一些。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拓展延伸
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
现代人缺失的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
1 / 2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10.《老王》
难点名称 理解《老王》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难点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 2.走进作者 3.初读课文 4.再读课文 5.揭示主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走进人物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王之“苦” 老王之“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说说开篇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交代老王的职业,表明“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表明“我”与老王关系融洽;在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老王身世的介绍。 2. 第3段最后一句中的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我”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坐他的车,则是对他的关照,体现了“我”的善良。 老王之“善” 说说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老王品质的如何? 第5段中“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一句表明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一句是对前面的“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的补充说明,表明老王从来没有想过要占“我们”的便宜或是欺负“我们”,可见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2.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3.第8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的“镶嵌”能否改为“站立”?为什么? 不能。“镶嵌”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老王消瘦体弱、身体僵直的状态,暗示他命不久矣。而用“站立”并不能形象地表现出老王的身体状况。 4.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体现出老王的什么性格特点? 老王受过“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体现出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 四、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描写细致入微。 文章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老王这一形象。如文中叙述老王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时对老王的外貌描写“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又如对老王的动作描写“直着脚往里走”“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这些描写也突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请依据你对老王临终赠送香油和鸡蛋的理解,揣摩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心理,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回家沉思的内心独白。
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微寒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