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台阶》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教学设想】
《台阶》是一篇深沉地反映新旧交替时期农村生活层面的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文章一改往日歌颂父爱如山的传统表达视角,从儿子的视角来关注父亲内心的诉求及对尊重的渴望。文字质朴,选材独特,折射出千千万万中国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 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追求。小说描绘的这种生活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呢?因此,本设计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导——学——析——练四个流程,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探究——运用,努力构建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分析父亲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学习本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4、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厚情感。
【重点难点】
1.文中围绕中心选材,细节描写刻画人 物性格的方法。
2.父亲形象的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朗读法、点拨法、品鉴法、合作探究法、圈画批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朱自清先生用细腻深情的细节描写让背影定格在我们心中,传达出慈父孝子间深厚的生离死别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台阶》,也是以细节描写来塑造父亲形象,展现人物沉重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作者以儿子的视角记叙了父亲艰辛的一生。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初读后的感受。
预设:
(1)感动。这篇小说朴实无华,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之我被父亲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深深地感动。
(2)悲悯。我为父亲艰辛的生存状态感到辛酸,他让我不禁想起了爷爷。爷爷含辛茹苦地支撑着家,用尽一生心血也只是为了建造一幢大房子。
(3)百感交集。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农父的梦想,他是上世纪的“房奴”,一生为房子所累,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让人既同情又尊敬。
2、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本文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样的生活画卷对于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并不陌生,读之倍感亲切。请同学们给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自学课文,圈点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屏显】 提出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是怎样建造起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新屋建好后,父亲怎样了?这样的人生值得吗?
如何定位父亲的形象?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怎样理解“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
……
三、课文品析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也很投入,现在请大家畅说欲言,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来解决。
例1:小说结尾“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请问作者是在问谁?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屏显】探究一:“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作者是在问谁?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预设:
(1)我认为是在问父亲。父亲一直认为“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他终年劳累,积铢累寸地建造了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累垮了身体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就感。没有了壮实的身体,父亲找不到人生的价值,这是父亲自言自语,在感叹一生的时间都去哪儿,应读出追忆和思索的语气。
(2)我认为是在问“我”。因为父亲的使命、身体、尊严、梦想都凝聚在台阶里。他年轻时力大无比、壮实如牛,三百多斤的石板能来回背几次,现在却连一担水也挑不动了,自己是真的老的,没用了吗?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给他一个答案,应读出沧桑和无奈的感情。
(3)我认为是在问读者。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和创业的艰辛。父亲建造的新屋规格并不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加到九级,但是他却为之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和健康的身体。即使这样,他也无法享受到想要的尊重,这句话流露出凄楚、悲凉之情,应读得意味深长。
小结:这里的“老”,不仅指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老,而且指父亲的心灵也在衰老。他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失去了奋斗目标,追求的丧失让他若有所失。文中的父亲是新旧交替时期亿万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其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不仅讴歌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且深沉地揭示了当时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兼有作者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彩。关于小说结尾,本文的作者李森祥也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屏显】
关于小说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 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最终的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真实的一个结局。——李森祥
例2:本文为什么不以“父亲”、“新屋”或“关注民生”为题,而要以“台阶”为题?
【屏显】探究二:作者以“台阶”为题究竟有何用意?
预设:
(1)“台阶”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台阶”展开,父亲的形象全都凝聚在台阶里,台阶是父亲的梦想、心灵寄托、终极目标,也是父亲的催老剂、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
(2)“台阶”寄托着父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台阶”也寄托着作者对亿万农民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小结: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它是本文的“文眼”,更集中体现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独特的思想性格。
例3:有人认为父亲凭借自己的劳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也有人认为父亲虽然建造了高台阶的新屋,但是他的心理需求并没有真正地得到满足,这样的人生是不值得。请问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屏显】探究三:父亲的一生值得吗?
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争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父亲要强、谦卑、有志气、不甘人后、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请你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
(1)我认为父亲的一生是值得的,是值得敬佩的。因为这是一个既卑微又伟大的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建房子的原材料大部分是捡来的或是用汗水换来的。他的人生追求并不高,只希望自己家的台阶能高一些,他付出大半辈子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一生是值得。
(2)我认为父亲的一生是不值得的,是困顿的。父亲最大的心愿是提高地位 ,赢得尊重。他的血管里既有中华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又有受其性格的影响,他自卑、狭隘、低眉顺眼,内心的怅然和困顿是永远无法弥散的。他虽然建造了高台阶的新屋,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小结: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不完美的,父亲也是如此。他的一生虽然卑微,但绝不是失败的;虽有些苍凉,但其伟大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小说中的父亲是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繁衍不息。
【屏显】
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李森祥
四、当堂训练
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欣赏文学作品也需从细节描写入手。本文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请同学寻读课文,勾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品鉴。
【屏显】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父亲的脚
父亲的头、头发
父亲的胸、背
父亲的脸
父亲的目光
……
预设:
1、我品鉴的是新屋建成时父亲的形象。背景是父亲站在新屋前,局促地抄着手,明明是高兴青黑的脸上却露出了尴尬的笑。在他的身后,是纷纷飘落的红色的鞭炮纸屑。这个细节中的“尴尬”真实地写出了父亲自豪和自卑的心理。因为家里台阶低,父亲总感觉自己经济地位地下,这种心理根深蒂固,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新屋建成了,父亲反而不习惯,感到“尴尬”。
2、我品鉴的是父亲的眼神。第一个细节是父亲透过摇 曳的柳条欣赏人家台阶时那种“专注”的目光;第二个细节是他身体累垮后站在新建的九级台阶前“若有所失”的目光。前者“专注”是因为父亲羡慕、向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在谋划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建造这样高台阶的新屋,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后者是因为在父亲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他的生命,劳动意味着创造,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不能干活了,生命就失去了价值,所以“若有所失”。
3、我品鉴的是父亲的脚。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这句话中的“裂”、“嵌”、“拖”三个词很具表现力,逼真地写出了父亲勤劳的农民本色和生活的艰辛。“唿嗒唿嗒”这个拟声词很具动感,仿佛也在悠悠地诉说着生活的甘苦。
小结: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品鉴细节,这种方法凸显了人物的个性,让我们触摸到父亲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那么 ,如何有效地品鉴细节描写呢?
【屏显】鉴赏方法:
1、找准赏析点,抓关键词语,辨修辞手法。
2、品感情脉络,结合语境前后勾连,体会作者情感。
3、析表达效果,体会多元解读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品鉴法破译了父亲细节里的台阶梦。在中国,农民仍是最大的群体,他们的命运就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愿所有的农民都能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信,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根据文本特质,我将文本定位为例文,以文本为例子,以细节描写为载体,以读为突破点,引领学生捕捉细节品鉴人物,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丰满人物,在读中进入文本的内核。通过寻读、理读、跳读等不同层面不同目的朗读,读品结合 ,以读促赏,以赏悟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推进探究性阅读。
6 / 6台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1.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
【交流点拨】叙事线索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2.你能简要讲述故事情节吗?(要点提示: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交流点拨】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寻找线索七法:
①以标题为线索;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④以物品为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⑥以时间为线索;
⑦以感情为线索。
评价人物四法:
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
②通过人物所做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品质。
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或评价。
④结合文章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
3.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4.拓展延伸
当时的社会,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在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试图改变现状,这让我们感到伤感、心酸的同时,也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谈谈你对文中这位父亲行为的看法。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