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联考
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城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文化代表,它位于右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世异则
事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该思想
家是
A.韩非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有“人道寄奴曾
住”之语,“寄奴”出身东晋低级士族,后夺取了皇位,改国号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朝。“寄奴”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4.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代开始出现了如此情形:科举发榜之日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由于情状激烈,坊间称之为“榜下捉婿”。这表明当时人们的婚姻择偶观念是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这个时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5.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主要表现为
①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②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③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兴起④开始出现纸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与中国先后签订了
①《天津条约》②《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北京条约》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7.至清中叶,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清政府在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其中台湾隶属于
A.山东省 B.直隶省 C.福建省 D.浙江省
8.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
王。”这首歌谣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9.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
①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新中国的某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颁布于
A.1954年 B.1981年 C.1982年 D.2018年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下列体现其初衷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C.“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D.“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1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其中包括
①《史记》②《黄帝内经》③《九章算术》④《齐民要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唐代诗人白居易《重赋》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
是
A.认为租庸调制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B.对两税法推行后的弊端进行了批评
C.再现了唐代农民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D.反映出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14.中国历史上积累了许多对于西藏地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其中清朝
A.采用和亲与会盟等方式维系联系 B.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C.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 D.册封活佛,派遣驻藏大臣共同治理
15.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激起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不懈探索.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②“自强”“求富”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中华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6.右图漫画名为《但闻人语响》,发表于1912年2月11日的《神
州日报》,描绘的是遥远的紫禁城中不时传来虚无缥缈的“逊位”
的声音,但是却迟迟看不到实际行动。下列对漫画主旨解读正确的
是
A.表达民众要求建立民国之愿
B.反映人们对结束帝制的期盼
C.表明报刊舆论决定政治局势
D.再现了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17.阅读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B.增长得益于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D.反帝爱国斗争是重要推动因素
18.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主要推动者有
①李大钊②蔡元培③陈望道④陈独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仔细阅读右图的《土地分配证》,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
A.日本占领区的土地政策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伪满洲国的土地制度
D.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0.右图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属于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第19题图
D.武汉会战
21.温州解放路,明清时期称“南北大街”,民国年间曾一度以蒋介石之名将南北大街合称为“中正路”.1949年,人们在欢庆中将南、北大街分别更名为“解放南路”和“解放北路”,2000年两路再次合称,名为“解放路”。1949年人们欢庆着将道路更名是因为
A.淮海战役的胜利 B.平津战役的胜利
C.辽沈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
22.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一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其中一个国际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这个的国际问题是
A.朝鲜问题 B.印度支那问题 C.伊朗核问题 D.叙利亚问题
2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取得了伟大成就。其中包括
①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③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④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1981年公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审议和通过这份文件的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5.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已累计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20亿剂新冠疫苗,实现了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表明中国
A.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B.贯彻“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D.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
26.地方管理制度的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僻,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精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引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夺方镇支郡(引者注:节度使管理的行政单位),以州县直属朝廷。至太宗统一南北后,因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三百余州幅度太大,不得不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经过发展变化,这级政府的职能分散在诸监司-特运司、提刑司与提举常平司一之中····北宋诸监司中,以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
——引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页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加故。全国共分为10个行省,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据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元史·百官志七》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代地方行政制度可以巩固中央集权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北宋州县的上级“地方政府”名称及其作用.说明“转运司最
先设置,也最重要”的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行省的特点。从地方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实作用两个角度,分析行省制的历史影响。(6分)
2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 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年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7分)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5分)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B D A C C D C
二、选择题Ⅱ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B D C B C A D C D B C B A
三、非选择题
26(1)主张:绾:实行分封制。李斯:推行郡县制(4分)
——评分关键词:分封制、郡县制各 2分
理由: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2分)
——评分关键词:中央任免和考核
(2)名称:路。(1分)
作用: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或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2分)
——评分关键词:分散权力、中央集权(监控和节制,答出其一即可)
原因: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2分)
——评分细则:统管财政(职能),上缴朝廷(目的)各 1分
(3)特点: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兼具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双重性质(2分)
——评分关键词:广阔、集中、双重,答出 2个即可
影响:①现实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的发展;(2分)
——评分关键词:效率、巩固统一、边疆发展,答出 2 个即可
②历史沿革:我国省制的开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2 分,答出 1 点即
可)
27(1)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分)
——评分细则:只要出现“共产主义”即可得 2 分
说明: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正确的前进方向,面貌焕然一新;
②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③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评分细则:革命、人民、命运三个角度,每个角度 2分,答出两个角度即可
(2)基本制度: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 分)
——评分关键词:生产资料公有制,写三大改造得 1 分
②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3 分)
——评分细则:专有名词一个字都不能错,每个制度 1 分
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第1页(共 2 页)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或
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
——评分关键词: 变革、制度基础或根本政治前提,答出一个即可
(3)内容: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南方谈话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分)
——评分细则:①出现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可;②③一个字都不能错
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分)
——评分细则:原则上没有体系两字不得分,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若无体系二字,
可给 1分
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第2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