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8 20: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__________ 四个阶段,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只经过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别不大,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蛹、成虫
蝴蝶、家蚕、家蝇
卵、若虫和成虫
蝗虫、蟋蟀、蝼蛄
卵、幼虫
复习回顾
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2
1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重点)
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重点)
01.蛙鸣
鸣囊
只有雄蛙能鸣叫,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求偶)。
02.抱对
意义:在水中受精,这样可以提高卵的受精率。
青蛙的生殖有何特点?



有性
雌雄 体
体 受精

生殖
03.蝌蚪
*
03.蝌蚪
04.幼蛙
05.成蛙
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间的差异

肺、皮肤(辅助呼吸)




水中
水中、陆地
浮游生物
农业害虫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生殖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抱对→受精卵
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发育
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发育特点:
变态发育
资料分析: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据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的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 种类繁多,是两栖生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小。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了三条腿的蛙,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都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蟾做实验,结果爪蟾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发育
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生殖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抱对→受精卵
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变态发育
1.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环境变迁导致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缩小、种类减少。
随堂检测:
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
A. 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上
B. 在水中生殖,在陆上发育
C.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C
C
2.下列属于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
C、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3.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和发育方式的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变态发育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不完全变态发育
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变态发育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完全变态发育
C
4.下列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原因的是(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的改变与破坏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C
5.【中考 日照】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
B.青蛙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C.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蝌蚪
D.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D
体外
没有摆脱
受精卵
*
6.某地发现一只畸形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发育过程中营养条件不够
B.水环境污染造成的
C.青蛙发育速度过快造成的
D.水源日益减少造成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