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名 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版 本 星球2011课标版
章 节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用事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又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一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作用不言而喻。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其干旱的自然特征尤其突出,在这自然背景下,新疆的生活、农业都深深打上了这一干旱的烙印。教材通过从自然特征到绿洲农业,从自然资源到生态保护,既凸显了区域认知的基础性,又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本节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解析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人地协调的理念。同时在分析新疆绿洲农业和生活特色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读图析图能力,也掌握了影响气候的要素及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和运用。但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全面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人地协调观。
运行软件 希沃白板5,柔记画图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疆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下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色。 掌握新疆干旱环境下的绿洲农业与人口分布,体会人地关系。 理解新疆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演示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从各种现象入手,分析各自然要素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祖国自豪感,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绿洲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馕,学生抢答,播放《航拍中国》新疆片段 源于生活的知识,通过抢答、视频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积极性。
知馕——自然 特征 与 生活 特色 现象一 知道馕吗?馕在新疆的保质期长于南方地区;馕在南方越放越软,而在新疆越放越硬。你知道为什么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感受新疆干旱的环境。
析原因 [自主学习]结合新疆地形图,运用所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分析新疆干旱的原因。 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问题,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表现 [两两讨论]在干旱气候下本地区的河流、植被有什么特征? 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议生活 体会新疆的生活特色,并说说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体会自然环境对于生活的影响。
吃馕——绿洲 农业 与 人口 分布 现象二 吃过馕吗?在维吾尔族的民间有一句俗语“宁可三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馕就是他们随声携带的一个故乡,散发着大地耀眼的金色阳光和醉人的麦田芳香。你知道新疆的麦田分布在哪里吗?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
猜想 验证 [记者采访]根据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大胆猜想A—D中可以成为绿洲农业区的点,并说明理由。 记者采访录 每组选出一位以记者的身份去另一组进行采访,汇报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形成共识。鼓励学生质疑、独立思考同时兼听他人观点,学会据理力争。
读图 析图 根据新疆绿洲分布图和新疆人口分布图,分析新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 [合作探究]新疆灌溉农业区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分析新疆种植瓜果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指导生活。
烤馕 —— 资源 开发 与 环境 保护 现象三 烤过馕吗? 新闻:环保馕坑在新疆全面铺开,新疆烤馕由燃煤转为天然气或电能。 从新闻入手,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
读图 分析 1.结合右图,说说新疆的能源有哪些。 2.你知道新疆的能源还有哪些? 3.苏州享用了图中新疆的哪种能源?是通过哪种运输方式到达苏州,知道这项伟大的工程名称吗? 4.新疆烤馕采用的能源从煤转为天然气或电能主要出于什么目的? 培养学生借助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关注国家重大事件,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责任意识。
举例 说明 通过具体举措让学生产生震撼,使学生更加了解新疆,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注 你知道新疆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哪些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吗?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观念,形成先进的发展理念。
观察 1.仔细观察图,你能找到坎儿井吗? 2.在上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有关当地自然环境的信息? 养成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多思人类考、善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推理 1.结合示意图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的哪些有利的条件? 2.为什么当地修建暗渠而不修建较容易开凿的明渠? 运用示意图,分析地理问题。结合物理学科影响蒸发的条件加深理解地理知识,做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感悟 围绕新疆的某一创举,谈谈你的感想,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总结 归纳 对于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馕为主线贯穿整课堂,从知馕、吃馕、烤馕等一系列现象入手,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堂中充分运用了各类图表、示意图、地图等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体验,并关注生活,体现了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基本理念。在展示各种现象和问题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关注新疆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渗透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人地协调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