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8 13: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教材版本:商务星球版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工作单位:
教学内容分析
南方地区是在北方地区的基础上学习的第二个地理区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四大地理分区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进中国的基础。本节内容主要从“山青水碧,物产丰饶”、“通江达海,经济发达”两个方面介绍了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区位特点、矿产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在前两章的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差异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培养了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范围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及濒临的海域,说出其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四大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3.举例说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物产及分布; 4.比较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的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运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考察南方四大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概括整个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念; 2.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欣赏自然风景,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运用希沃白板里的课堂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视频、趣味游戏等展示交流所学内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实践力。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希沃电子白板、图层分析板及相关图片、教学课件及有关素材资源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引问:你还记得今年4月底去浙江嘉兴和绍兴研学游的情景吗?展示两张留影。 2.播放自制视频,让我们更加亲切地去初步认识南方地区吧。 1.学生观赏照片、视频,初步感受“山青水碧、物产富饶”的南方地区。 2.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研学游的一些感受。 通过研学游话题导入,让学生多维度的初步了解南方地区,把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呈现学习目标。 解读学习目标。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温故就知。 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趣味分类: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差异。 抽两组同学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为后续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新知 一、位置和范围 小组活动一 呈现、解读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图层分析板及相应图片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 一、读P38图7-1-1“南方地区地形图”,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1.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岛和海南岛。 2.找出长江、珠江、澜沧江,说说它们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及注入的海洋。 二、读P39图7-1-2“南方地区范围”,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1.找出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 2.指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说说这些城市中哪些沿江分布,哪些沿海分布。 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学习(结合图层分析板进行圈画和填图):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交流分享展示、评价总结反思。 尤其强调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明确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二、自然环境特征 小组活动二 一、地形: 1.读P38图7-1-1“南方地区地形图”,探究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2.将三幅景观图拖动到相应位置,体会东、西部地形差异显著。 圈画出本区的四大地形区,并且请同学将三幅景观图拖动到相应位置,探究以东经 110度为界东、西部的地形差异, 通过合作探究、趣味游戏、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读图、画图、析图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提升小组团队合作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知 二、自然环境特征 二、气候: 读四幅图,找出南方地区主要温度带、干湿区、气候类型,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 三、河湖: 1.读P38图7-1-1“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到本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2.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四、土壤: 要求学生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知识配对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强调水稻土、紫色土、喀斯特地貌和红壤。 读图总结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并明确本区河流纵横、湖泊星罗 读图文资料和观赏都江堰工程视频,初步了解都江堰能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请同学开展知识配对趣味游戏。 通过读图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明确意识到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切实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小组活动三 1.读P40图7-1-3“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分四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本区主要农产品及其分布地区,探究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主要物产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然后分组展示交流。 分组讨论、填充表格,展示交流、评价总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四大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列表比较和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使学生对南方地区区域内不同地形区的差异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体现了地理区域教学的差异性思想,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课堂总结 畅谈收获。 要求学生畅谈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请几位同学站起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畅谈收获,巩固认知,有利于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反馈练习 能力提升 练习。 1.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知识配对,进一步强化认识本区的主要的土壤类型。 2.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判断对错,让两位同学做PK游戏,强化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抽一些学生作PK趣味游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并感受到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思想观及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读“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气候湿热,耕地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为________,主要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任填2种即可) (2)填出图中字母所处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 ; C._________ ; D.__________. (3)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①__________ ;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创设学生熟悉的研学游情景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归纳、趣味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渗透热爱家乡和祖国的道德情感。 3.通过列表比较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会对比区域差异的方法,竭力提升了教学的实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