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
一座城的华丽蜕变
现在深圳城区夜景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
40年间,深圳从一个不为人识的小渔村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县城发展成一座璀璨夺目的创新之城。
深圳为何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深圳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这些都要从“文革”后
1978年的那场会议说起……
一座城的华丽蜕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知道“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
3.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情况,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探究一:
1976年10月“文革” 就结束了,为何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迎来伟大历史转折?
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徘徊前进扫残霾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国面临的问题?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失了五千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30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还多。当然,我们的损失不止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宝贵的时间。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二:“仅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即占总人数的75%左右。……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冤假错案……全国被株连的群众达1亿人。”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四: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学停止招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学校关闭,教育质量下降,文盲大量增加;文艺界百花凋零,万马齐暗……“文革”十年,是新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经济困难
政治混乱
文化凋敝
十年动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也大大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把多年辛苦建立的各级人民政权机构打碎了,把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机构公、检、法砸烂了……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冤假错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上访信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3.“两个凡是”方针
理想与现实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徘徊时期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束缚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时代呼唤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向前进。
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指导思想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在联系
?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1.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1979年1月1日
邓小平,1976年1月19日
“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
“中国:朋友还是敌人?”
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崭新中国的憧憬
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探究二:
为什么说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革故鼎新启新程
二、革故鼎新启新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概括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二、革故鼎新启新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全会
内容
概括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二、革故鼎新启新程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知识回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 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二、革故鼎新启新程
材料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人民日报·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1.【转折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新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 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课程设计正文页
拨乱反正迎春风
叁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1.教育工作的的拨乱反正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新生开学典礼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三、拨乱反正迎春风
三、拨乱反正迎春风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
到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三年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有300多万干部得到平反昭雪,47万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牵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1980年1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
《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
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三、拨乱反正迎春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20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考】你觉得我们党能够实现伟大转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邓小平的领导
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
1927年
八七会议
1962年
七千人大会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八字方针。
纠正王明、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纠正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思考】党的历史上有哪些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事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左”倾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会前
会后
个人崇拜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路线
组织路线
政治路线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讲话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一个人的勇气变成了一群人的执着;
一群人的执着引发了一场真理的讨论;
一场真理的讨论推动了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次会议的召开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不忘来时路,致敬改革人!
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考】通过本课学习,你觉得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怎样实现的呢?
谢谢观看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题: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课上承第6课“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和深刻的转折意义。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课包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两个子目。第一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第二目“拨乱反正”主要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以“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主线,通过“徘徊前进扫残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革故鼎新启新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迎春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先后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历史意义及会后的全面拨乱反正工作。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 通过历史图片和史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的能力,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 通过对教材、视频和史料的分析,使学生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新中国以来各发展阶段分期的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会后拨乱反正历史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2.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通过深圳改革开放前和2021年两幅图片对比,引导学生赶感悟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华丽蜕变,从而导入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图片,创设情境,设疑导思,在提高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正课讲授。
环节一:徘徊前进扫残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探究一:1976年10月“文革” 就结束了,为何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迎来伟大历史转折?
(1)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国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也大大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把多年辛苦建立的各级人民政权机构打碎了,把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机构公、检、法砸烂了……——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材料二:“仅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即占总人数的75%左右。……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冤假错案……全国被株连的群众达1亿人。”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失了五千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30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还多。当然,我们的损失不止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宝贵的时间。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四: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学停止招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学校关闭,教育质量下降,文盲大量增加;文艺界百花凋零,万马齐暗……“文革”十年,是新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小结:十年动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人们迫切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影响?
展示“两个凡是”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图片,分析其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徘徊时期。“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性质和影响。
小结: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图片和史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提升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通过两份《时代周刊》关于邓小平介绍的变化,引出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环节二:革故鼎新启新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探究二: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学生活动: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结合课本,概括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小结:
知识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2)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合作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人民日报·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 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
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发展分期。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视频和史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新中国以来历史时期的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时空观念。
过渡: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 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环节三:“拨乱反正迎春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学生活动: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史料,从教育工作、冤假错案、指导思想三个方面思考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小结:①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②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同志平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本次伟大转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邓小平的领导、勇于改错等……
展示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3)学生活动:党的历史上有哪些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事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小结:①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1962年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纠正“文革”的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讲话“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历史和历史上重要转折点的学习,使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同时,再次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变化,深刻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突破本节课难点。
3. 课堂总结。
(1)学生活动: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怎样实现的呢
学生探究回答……
(2)升华小结:一个人的勇气变成了一群人的执着;
一群人的执着引发了一场真理的讨论;
一场真理的讨论推动了一次会议的召开;
一次会议的召开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不忘来时路,致敬改革人!
请牢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梳理本课知识框架,明确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之间的历史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伟大历史转折的理解,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历史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