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情境导入
古诗词阅读复习
课内诗词赏析回顾(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内容赏析
景
情
吊古
怀乡
感慨
愁绪
缥缈苍茫
明丽如画
缠绵浓郁
课内诗词回顾(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品味诗歌
首联: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严阵以待(夸张、比喻)——紧张、壮烈
尾联(名句):誓死决战,报效朝廷 (用典) ——坚定、豪迈
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双方伤亡惨重(声色、视听)
颈联:援军悄然而至,战斗环境艰苦(细节、侧面)
——凝重、悲壮
课内诗词赏析回顾(三)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内容赏析
意象:天、云、雾、星河、千帆
景象壮丽
美好的希望与追求
动词:接、连、转、舞
意境:雄奇瑰丽,虚实结合
天帝形象:慈祥温和
记梦
渔家傲
想象奇特,风格豪迈
一、赏析方法归纳
二、课内阅读运用
(一)阅读《黄鹤楼》,完成1、2题。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尾联表达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的忧愤之愁。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后四句写诗人想象天晴时的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D.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最后的一个“愁”字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思乡愁绪。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1(D)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是“只”的意思,表现昔人已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的情境,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荡荡”之意,表达诗人因自己漂泊在外,内心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3、4题。
3.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B.颈联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C.第七、八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欢快而喜悦的气氛。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赏析。
3.(C)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赏析。
示例一: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壮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阅读李清照《渔家傲》,完成5、6题。
5.对这首宋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放弃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过上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词人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不想再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可是风把她乘坐的小船吹到了山上。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自问自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句的情境。
5.(A)
6.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句的情境。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三、课外阅读提升
(一)阅读《南安军》:
自选几个角度写赏析的话。
南安军①
文天祥
梅花②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③采薇:商亡,伯夷、叔齐逃进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赏析提纲
首联:点明行程地点和景色(沉重)——直叙
尾联:明志,决心饿死殉国(大义)——用典
颔联:写孤单,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悲苦)——心理
颈联:抒怀,大宋山河终有收复之日(悲愤)——对比
深
厚
的
爱
国
情
坚
定
的
自
信
心
(质朴深情,血泪之作)
三、课外阅读提升
三、课外阅读提升
完成7、8小题 ;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借“风雨”“征衣”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
B.“归乡如此归!”是说这次的北行,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何等哀痛、悲伤!
C.诗中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渴望能避世隐居的心理。
D.整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8.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7.C
解析:“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是说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8.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千古”与“一时”也形成了对比,意思是万古千秋的大宋河山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三、课外阅读提升
(二)阅读《玉楼春.春景》:
完成9、10 小题。
9.D
解析:作者不是“舍不得金钱财富而轻视快乐的生活”而悔恨不已。因为作者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为“浮生”“长恨”,就有了弃“千金”而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10.拟人手法,将斜阳人格化,想要举杯劝斜阳,请求斜阳留下来照耀晚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惜春、恋春、留春的感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课堂小结
徜徉古诗词,感受优美意境,体会真挚情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丽风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浪漫色彩;“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慷慨激情,无不叩动着我们的心灵。多读诗,读好诗,会读诗,让我们追求诗意人生,让人生在诗意中升华!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