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治维新(教案+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明治维新(教案+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06:54:2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日本明治维新
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图片出自田中彰《岩波日本史》
导入:始于明治维新的日本知名企业
根据东京商工的调查,82.8%的日本百年企业创建于明治时期。你知道为什么明治时期(1868-1912年)出现企业创建热潮吗?
材料: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船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五年后, 三菱公司驱逐了美国英国的航运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东芝:创建于1875年
三菱:创建于1870年
日本精工:
创建于1881年
本页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完成工业革命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南北战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扩展,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闭关锁国状态,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学习任务一:探究幕末时期倒幕运动爆发的原因(外患)。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地图出自统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锁国政策
(只允许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贸易)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学习任务一:探究幕末时期倒幕运动爆发的原因(内忧)。
将军
大名
武士



天皇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经济实力增强
要求政治权力
掌握实权,设幕府
日益不满幕府统治
下级武士从事商业
成为倒幕中间力量
手工工场倒闭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处境不断恶化
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868.1
“王政复古”政变
1868
支持天皇亲政,
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结束幕府统治
改年号为“明治”
1869
迁都东京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文,复述倒幕运动的过程及结果。
1861年,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统治。天皇亲政,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
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成为改革的政治纲领。
日本政府颁布《五条誓文》
明治天皇(睦仁祐宫),在位时间为明治元年一月一日(1868 年1 月25 日)到明治四十五年(1912 年7 月30 日)。(图片来自网络)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时间
方式
图片出自田中彰《岩波日本史》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一:明治政府缺乏对藩国的实际行政权和统治力。
材料一:名义上各藩主效忠天皇,国家实现了统一,实质上新政府在各藩国并无实际行政权和统治力,仍有 “尾大不掉之弊”。1871年7月14日,以明治天皇颁布 《废藩置县诏书》为标志,……政府通过上调下派“藩国代理人”“版籍奉还”和 “废藩置县”等政策措施,釜底抽薪全盘接收了藩国财政权、人事权和管辖权,彻底废止了延续日本几百年的大名分封领国制,中央绝对权威也借此充分伸展。
——郑 澎《制度螺旋与制度扩容: 幕末改革到明治维新前期改革的升维走向》
措施:废藩置县
意义:消灭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二:传统武士集团对国家军事垄断特权
材料二:实行征兵制就是军事上的革命,就是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所谓“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措施:进行军制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意义:建立起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有利于巩固统治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三:地税占政府财政总收入比重太小
材料三:据统计,幕末到明治初年 (1867—1868 年), 地税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 6.1%……地税改革后第一年 (1873—1874年),地税占总收入的 71.1%。地税改革释放出的巨额财富稳稳地支撑住了殖产兴业和金禄公债,源源不断的税收还让政府有底气放开手脚推动产业革命、秩禄改革以及兵制改革。可以说,地税制改革就是日本发展资本主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主引擎。
——郑 澎《制度螺旋与制度扩容: 幕末改革到明治维新前期改革的升维走向》
措施:推行地税改革
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四:日本国内生产力发展落后
材料四: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措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意义: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
本页图片均来自网络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材料五:1872 年 8 月,颁布教育改革的根本性文件《学制》。……全国设立 8 所大学、256 所中学和 53760 所小学。从数量上看,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按当时的日本人口计算,平均每600 人设一小学,每 13 万人设一中学。……小学入学率逐年上升,……1897 年超过 50%、1904 年已接近 100%。 ——王桂《日本教育史》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五:封建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措施:实行教育改革 意义:国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提高
图片出自统编版教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材料六: 从1869 年至 1870,日本共派出留学生 174 名,1873 年增至 373 人,……留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数量逐步增加。……至 19 世 纪 80 年代末,这些归国留学生在各领域逐渐取代了外籍专家。
——张名轩《日本明治维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六:封建教育培养人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近代化的需求
措施:向西方学习,引进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意义:有利于“文明开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表1来自徐文钦《日本人性格解析》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材料七:在 1872 年,日本太政官就对传统的封建儒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不仅如此还规划推行了法国式学区制;再次,“文明开化”还对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社会上开始严禁穿着幕府时代的服饰,改用西洋式的大礼服,在饮食上也出现了明显的西化现象,牛奶、咖啡、葡萄酒等纷纷出现在日本的餐桌上;最后,在日本“文明开化”的影响下,明治时期工农业部分的科技革命也得到了有力地开展。
——妮楠 、刘玉仙《日本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发展与经验研究》
学习任务三: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七:封建思想和观念落后
措施:推行“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
意义:推动社会生活变革,改变落后的封建社会习俗和面貌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穿西服的日本男子
1878年,东京用电池供电的街灯
东京的化妆舞会
“文明开化”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形成一种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
本页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得那么迅速。 —【英】H.G.韦尔斯
积极性:
①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君主立宪制】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学习任务四: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角度分别探究明治维新的影响。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局限性:
①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②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早在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占大多数;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台湾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清朝
洋务运动:学技术,自强求富
(四)明治维新的启示
日本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1860年
1868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
通过对19世纪中叶以前日中两国的全面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为了实现近代化,必须首先变革国内的封建旧制度。第三,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颇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清朝
洋务运动:学技术,自强求富
(四)明治维新的启示
日本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1860年
1868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
在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其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们有机会进行比在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清朝
洋务运动:学技术,自强求富
(四)明治维新的启示
日本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1860年
1868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
启示:
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四)本课小结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
历史评价
内忧:幕府统治闭关锁国
外患:西方入侵民族危机
政治上,废藩置县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明治维新
经济上,殖产兴业
谢谢观看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九年级下册)
单元: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课题:第4课 明治维新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明治维新》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本课属于大单元主题下的国别史学习,从时空上讲,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对亚非拉展开殖民侵略,亚洲的日本也未能幸免。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并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跻身强国之列。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步上西方的侵略之路,对亚洲其他国家开展侵略活动,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课文从“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三个子母进行编写,时序清晰、脉络分明概述了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以及深远影响。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课文设计遵循课本子目编排顺序,深挖内在的逻辑结构:紧紧围绕“明治维新”这一核心事件,整合教材创设情景,以“改革”为显线,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隐线,将国别史放在世界史的时空进行比较、阐释,进而凸显大单元视野、大历史观。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时空观念。通过探究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影响,学会用时空观念理解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2.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图片、地图,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3.唯物史观。通过对“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重要转折点”历史论断的分析,指导学生初步认知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家国情怀。通过明治维新与晚清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变革事件的横向对比,构建中外关联,使学生感悟改革是强国之路,并增进对“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现实意义的理解,进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厚植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
2. 难点: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导入:始于明治维新的日本知名企业
师:根据东京商工的调查,82.8%的日本百年企业创建于明治时期。你知道为什么明治时期(1868-1912年)出现企业创建热潮吗?
生:明治维新。
师: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不但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还跻身世界强国之列。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大家了解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让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并能够说出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事务,让学生对明治维新有初步认知,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 正课讲授。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师:在这一章节,我们主要是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根据本单元已学习内容,我们知道: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扩展,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但身在亚洲的日本却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师:当时的日本情况如何呢?请阅读材料,完成学习任务一:探究幕末时期倒幕运动爆发的原因(外患)。
生: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闭关锁国状态,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师:请阅读材料,完成学习任务一:探究幕末时期倒幕运动爆发的原因(内忧)。
生: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师:请阅读课文,复述倒幕运动的过程及结果。
生:1861年,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统治。天皇亲政,改年号为“明治”。
师: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成为改革的政治纲领。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建立起纵向知识联系,构建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
过渡:有决心还要有行动,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昭告天下,他这么说,是不是这么做的呢?面对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他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一一应对幕府时期留下的“烂摊子”,让我们继续走进历史进行探究。
师:问题一:明治政府缺乏对藩国的实际行政权和统治力。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废藩置县; 意义:消灭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师:问题二:传统武士集团对国家军事垄断特权。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进行军制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意义:建立起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有利于巩固统治。
师:问题三:地税占政府财政总收入比重太小。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推行地税改革;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师:日本国内生产力发展十分落后。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意义: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
师:问题五:封建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实行教育改革;意义:国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提高。
师:问题六:封建教育培养人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近代化的需求。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向西方学习,引进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意义:有利于“文明开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师:问题七:封建思想和观念落后。请找出相应的对策,并指出这么做的好处。
生:措施:推行“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 意义: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改变落后的封建习俗和面貌。
师:通过“文明开化”,提倡欧美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
【设计意图】将明治维新的措施进行史料实证,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走进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还原历史场景,进而对历史细节有更为充分透彻的理解,真正学会用历史的方法和思维解决历史问题。
过渡:明治天皇通过一系列措施,践行了誓言。在明治天皇统治的40多年,日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否在世界大势中做到了独善其身?
师:阅读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四: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角度分别探究明治维新的影响。
生:积极性: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师:让我们放大时空,将时空拉回到同时期的中国,进行对比,思考两国面对内忧外患都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清政府却失败了呢?
生: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3.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国家跻身为资本主义强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摆脱了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仍旧存在大量封建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恰恰是这些不彻底的因素,使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随后的一系列侵略活动对周边的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