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案+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案+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07:06:54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该舰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
一、暗潮涌动觅方向
材料一
种类 棉纺织品 生铁 熟铁 煤炭 铁路
增长 76% 190% 116% 131% 增加到32000千米
材料二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经济: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列宁
一、暗潮涌动觅方向
沙皇 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
绰号“血腥的尼古拉”。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在他的授意下,大文豪列夫 托尔斯泰被革除东正教教籍,列宁等一大批革命家相继被捕和流放。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一、暗潮涌动觅方向
材料三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
——《大国崛起》
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一、暗潮涌动觅方向
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
要和平,反对战争。
要面包 ,要粮食,
要土地,
要求社会变革------
“打倒沙皇的统治”
一、暗潮涌动觅方向——二月革命
时间:
主力:
结果:
性质:
1917年3月(俄历2月)
工人和士兵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①
资产阶级革命
VS 工兵代表苏维埃②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苏维埃:俄语“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和平
土地
面包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
1917年秋,饥荒再度来袭,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分给农民土地。
人民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问题探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材料四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二、十月革命现曙光
四月提纲指方向
1917年7月
七月流血事件
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
——列宁
和平过渡
武装起义
二、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十月革命现曙光
时间:
目的:
领导人、
政党:
地点:
性质:
1917年11月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彼得格勒
社会主义革命
归纳:判断革命(改革)性质的标准是什么?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革命从哪里开始?采用了什么方式?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为什么不一样呢?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怎样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不能照搬俄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思考
合作探究
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政权确立的标志
三、建立政权辟新途
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
军事
经济
外交
1.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2.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1.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2. 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人民当家做主
土地,面包
和平
三、建立政权辟新途
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
国外
国内
联合起来
三年国内战争
(1918——1921)
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⑴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⑵商业: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⑶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甘失败!
制度不同!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
三、建立政权辟新途
四、多维视角析意义
材料五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应从对于世界人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联人民、中国人民的意义这样四个层次,进行整体性把握。
——《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42最后一段,从多个角度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材料六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
对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四、多维视角析意义
材料七:俄国(苏联)的工业增长
亚洲: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8-1923)
朝鲜三一起义(1919年)、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阿富汗反英独立运动(1919年)、伊拉克人民反英起义(1920年)、伊朗反英武装起义(1920年)
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年)、比属刚果班基班古运动(1921年)
拉丁美洲: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1919年)、墨西哥农民暴动(1922年)
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根据材料归纳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四、多维视角析意义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空想到科学
理论到实践
理想到现实
四、多维视角析意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
第一次伟大实践—巴黎
公社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
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材料八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对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四、多维视角析意义
五四运动学生代表
中共一大会址
知识结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
苏维埃
继续战争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
十月革命
倒沙皇
指方向
抛幻想
现曙光
查阅资料,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关键时刻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你眼中的列宁”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
课 后 作 业
谢谢观看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 九年级下册)
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课题: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包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战胜国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俄国的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本课内容是受到一战影响,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走上了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本课主要讲述列宁与十月革命,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介绍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第二目是“十月革命”,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第三目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主要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围绕十月革命这一核心事件展开,本课子目一对应革命爆发的背景,革命第一阶段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子目二对应十月革命的经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子目三对应十月革命的结果——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历史意义。本课内容围绕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进程,线索明晰。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唯物史观: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时空观念:认识十月革命的发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理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知道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十月革命发生的过程。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史料分析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胜利的影响。
4.历史解释:认识“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等历史名词的概念;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分析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举措。。
5. 家国情怀: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了解十月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2. 难点: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封面的图片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阿芙乐尔”号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该舰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100多年前,俄国的十月革命是怎么爆发的?这场革命有何影响?
2. 正课讲授
一、暗潮涌动觅方向
(1)教师展示 材料一:
种类 棉纺织品 生铁 熟铁 煤炭 铁路
增长 76% 190% 116% 131% 增加到32000千米
材料二: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设问:“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认识俄国不是绝对的落后,而是相对的落后。正如列宁所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展示尼古拉二世统治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沙皇的专制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与斗争,激化社会矛盾。
根据材料分析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战争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设置情景,“一战期间,沙皇俄国在东线、南线两线作战,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被征派到一战前线,有一些年仅15、16岁。被送上前线的士兵大量战死在战场上;大量的粮食运送到一战前线,国内的工农业生产,主要靠老弱病残和妇女进行;大量青壮年男性在战场上死亡,还危及俄国人口的增长。“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的诉求,归纳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要和平,要面包——男人不能再死了,国内人民要吃饭)
(2)了解二月革命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二月革命后特殊的政治形势,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主要的、真正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起着辅助的、掌握着立法权的、由二月革命中武装的工人和士兵组成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苏维埃。解释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的含义,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起着领导作用。
(3)问题探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引导学生认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二、十月革命现曙光
展示列宁演讲的图片,设问“列宁为何如此受欢迎?什么样的演说内容能够打动人心?”展示《四月提纲》的内容,《四月提纲》提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争取和平夺权,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认识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展示“七月流血事件”,设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会是怎么样?”(不满、失望)七月流血事件后,人们彻底抛弃了对临时政府的幻想。而布尔什维克党也抛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认识到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3)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十月革命的经过,并根据视频和课本内容,归纳十月革命的基本信息。
学法指导:判断革命(改革)性质的标准是什么?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是其担任的革命任务,而不能只看其领导的阶级。
(4)合作探究: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俄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三、建立政权辟新途
(1)展示1917年11月7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图片,认识会议召开是苏维埃政权确立的标志。
用表格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巩固政权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再次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系列革命措施满足人民对于“和平、土地、面包”的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2)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派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为了保证前线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在战争时期能够最大程度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帮助取得战争胜利。
四、多维视角析意义
展示材料五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应从对于世界人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联人民、中国人民的意义这样四个层次,进行整体性把握。
——《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42最后一段,从多个角度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对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之路。
(2)根据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3.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列宁说:“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引发革命。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纵观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从推翻沙皇体制到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走资义道路到开辟一条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每一次抉择,每一个历史的岔路口,都是俄国人民在1917年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的必然选择,这一选择深刻改变了俄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4. 板书设计
5. 课后作业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一 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 战争条件
(2)1917年5月,俄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米留可夫声称俄国政府“决意完全遵守我们对盟国承担的义务,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这一声明使士兵和工人大为愤怒,原来政府继续战争不是“为了保护革命”,而是要履行沙皇政府承担下来的“义务”,实现它的侵略目标。材料表明当时俄国人民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A.推翻反动政府,退出侵略战争
B.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推动政府改革,巩固政权
D.踊跃参军,取得战争胜利
(3)查阅资料,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关键时刻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你眼中的列宁”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