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17:31: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导入
13 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
2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
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学习、归纳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重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
学习目标
1
2
掌握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
写作目标
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灵活运用。
品格素养
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热爱读书的品质。
马南邨(cūn)(1912—1966), 原名邓拓, 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他的杂文往往短小精悍,敢正视现实,针砭时弊,爱憎分明,意蕴深刻,他的许多作品视角新颖,旁征博引,熔知识性、思想性于一炉。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1961 年,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了150 多篇杂文,后来结集成书。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立论 驳论
共同点 立论和驳论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①都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②论据都要真实、典型、充分。③都可采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都要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 预习资料速查
立论 驳论
不同点 定义: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立论;反之,证明对方观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是驳论。①论证的直接目的不同: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驳论重在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从论证的过程来说,立论包括确立论点——组织论据——推理证明三个步骤;驳论则包括辨析错误——展开批驳——确立论点三个步骤。 1. 要诀( ):重要的诀窍。
2. 劝诫( ):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3. 狂妄( )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4. 开卷( )有益:读书总有好处。常用来勉励人们多读书,勤奋好学。
jué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
jiè
wàng
juà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解剖
( )押解
( )解数
jiě
jiè

xiè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诀( )秘诀
抉( )抉择
袂( )联袂
jué
jué
mèi
作者摆出了他人的什么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这篇短文讲了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联系你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认识。
观点表达
自我认识
论证方法
预习思考问题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读书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不求甚解》是篇驳论文,用语简约,娓娓而谈,逻辑严密,读批驳错误论点的部分时,要加重语气,读树立正确论点的部分时,要铿锵有力。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摆出批驳的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不尽然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理由不充分
表明立场
课文初读感知
第二部分(②—⑧):全面阐释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并提倡“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阐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具体阐述
“不求甚解”
第三部分(⑨):提出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得出结论→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不求甚解》一文,作者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书而忽视作品的精神实质的读书态度,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板书设计
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不求甚解
直接批驳与
正面立论
驳论点:对任何问题
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读书要虚心
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课文细读品味
1.分析一下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本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是领会书中的要义,体会书中的乐趣,而不必在一字一句上过分地下功夫。接着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何苦来呢”为口语化的语言,如话家常,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最后得出结论:古人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课文细读品味
2.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就体会了书中真意,所以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应前后贯通,以了解大意为主,不要过多地在文字上纠缠。
课文细读品味
3.第⑦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一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当然”笔锋一转,从反面说出对不求甚解的曲解,论证全面、严密。所以这一段具有重要作用:①使论证更严密;②辩证地看待问题,使观点更客观;③从反面进行论证,使论证角度更全面。
[发散思维] 说说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有理有据。
不同点:(1)两篇文章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点明批驳的论点,然后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文全篇探究
(2)两篇文章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
课文全篇探究
旁征博引,说理明白。
为了论述“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先引用陶渊明的原话,再列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例子,又引用了陆象山的话。如此旁征博引,既能充分证明论点,又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读 书
[宋] 陆九渊
原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译文:读书一定不要急急忙忙的,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味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读书要“求精求当”
清代画家郑板桥要求自己读书要“求精求当”。“求精”是指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是指读书要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认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围绕一个课题深入研究。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得进去。抓住要领,要想深刻理解、全部掌握就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好问,这样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