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区别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是否溶于水
区别木炭和铁粉 观察颜色
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用燃着的木条
除去 溶于水
A.A B.B C.C D.D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3.资阳地区盛产柠檬,其富含的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酸性强于碳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日化等行业。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柠檬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B.一分子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克
C.柠檬酸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4
D.柠檬酸可使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变红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酒精可以作燃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熔点高
B.石蜡燃烧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满
D.活泼金属一定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都是金属
D.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醋酸溶液也能使石蕊变红色
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性: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B.保存:在空气中易变质,都需密封保存
C.鉴别:对两者的溶液,取样后分别滴入酚酞溶液
D.用途:氢氧化钠可用于制炉具清洗剂,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B.酸雨指的是酸性降水,主要有害物质为硫酸和碳酸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9.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生石灰和石灰石 取样,加水,放出热量的是生石灰
B CO和CH4 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CH4
C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D N2与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CO2
A.A B.B C.C D.D
10.目前我国己有5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分为三大类: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最早期的灭活疫苗是在石炭酸(化学式为C6H6O,具有酸的性质)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炭酸由13个原子构成 B.石炭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石炭酸属于氧化物 D.紫色石蕊遇石炭酸变红色
11.黄铜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利用黄铜制造其它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现有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Cu与ZnSO4的实验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过程中稀硫酸与2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B.滤液a中只含有H2O、ZnSO4、CuSO4三种物质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把图中“过量Zn”换成“过量Fe”,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简答题
12.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图2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3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
(4)图4为测定Ca(OH)2溶液pH的实验。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滴加待测液,则导致测得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生石灰制备熟石灰:___________;
(2)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_________。
三、推断题
14.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是_______,C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一种物质的类别)_______。
15.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为单质,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其中B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有如图4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步反应生成,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A→B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3)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4)C→D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6.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写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写出一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某兴趣小组用以下仪器自制酸碱指示剂:
(1)仪器a、b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用水和酒精(体积比1:1)浸泡,_____(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
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3)请用紫甘蓝提取液,选用题中给出的仪器,用最少量的试剂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18.据图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如图1,操作一现象:加入硝酸铵后,一会儿发现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其原因是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_____________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塑料片上的水结成冰。操作二现象:烧杯与塑料片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如图2,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明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都变瘪且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①小明认为通过塑料瓶变瘪就可证明二氧化碳与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你认为小明的结论___________(填“是或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华取C瓶溶液少量,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看到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对“无明显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小华的探究思路和方法是_____________。
③B瓶中发生的还有_____________现象能证明反应发生。对比A瓶与____________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且溶质的溶解性更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当p=1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
(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造纸时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回答下列问题。
(1)用______测得该废水的pH>7,需要经处理后排放;
(2)现有废硫酸9.8t(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可以处理该造纸厂的废水多少吨?
21.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液的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
(3)计算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B 6.D 7.C 8.A 9.A 10.D 11.C
12. 氢元素和氧元素 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偏小
13.
14.(1) CuO CO2
(2)H2SO4+CuO=CuSO4+H2O
(3)单质或氧化物或碱
15.(1)氧气
(2)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3)做气态肥料(合理即可)
(4)
16.(1) CaO 中和酸性土壤
(2)Ca(OH)2+Na2CO3=CaCO3↓+2NaOH
17.(1) 烧杯 点滴板
(2)过滤
(3) 各取几滴待测液于点滴板上,分别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 显红色者为稀盐酸,显绿色者为氢氧化钠溶液
18.(1) 吸收 浓硫酸稀释放热
(2) 否 C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溶液变红 验证生成物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2NaOH+CO2=Na2CO3+H2O
19.(1)H2SO4、Na2SO4
(2)50g
(3)解:设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20.(1)pH试纸
(2)解:设可以处理该造纸厂的废水的质量为x
x=100t
答:可以处理该造纸厂的废水100吨。
21.(1)Na+、SO42-、H+
(2)0.8g
(3)5.5%;
解:设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42g
生成溶液的质量为:10g+16g=26g,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