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目前我国己有5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分为三大类: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最早期的灭活疫苗是在石炭酸(化学式为C6H6O,具有酸的性质)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炭酸由13个原子构成 B.石炭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石炭酸属于氧化物 D.紫色石蕊遇石炭酸变红色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CO2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
B.验证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C.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D.除去CO中的CO2气体
3.资阳地区盛产柠檬,其富含的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酸性强于碳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日化等行业。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柠檬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B.一分子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克
C.柠檬酸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4
D.柠檬酸可使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变红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电话报警
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止痒 D.用钢丝刷擦洗铝制炊具
5.下列实验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滴飞溅 B.试管破裂
C.溶液蒸不干 D.读数不准确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7.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灼烧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C.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熔点高
B.石蜡燃烧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满
D.活泼金属一定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9.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等
B.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圆规、游标卡尺等
C.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CO、CO2等
D.常见的胃药成分: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等
10.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金刚石与石墨烯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金属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的微粒间不存在间隙
D.不同的碱却存在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
11.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收集并验证NH3的性质。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试管口有水雾或水珠出现
B.装置②用于收集NH3
C.装置③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蓝
D.装置③可吸收多余NH3,防止污染空气
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B.酸雨指的是酸性降水,主要有害物质为硫酸和碳酸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二、简答题
13.阳阳同学利用改进的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装置来完成一个趣味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镁带放入装置中,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他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用理化知识解释他在“U”型管中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4.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图2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3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
(4)图4为测定Ca(OH)2溶液pH的实验。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滴加待测液,则导致测得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推断题
15.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碱,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E在工业上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将它们配成溶液后,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能反应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
(1)写出A、E的化学式:A :______,D:______;E :______;
(2)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______;D→C:______。
16.实验室有五种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为完成鉴别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五种溶液分别标号A、B、C、D、E。
(1)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与E混合,若恰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则可完成所有物质的鉴别。
(3)实验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溶液。
①白色沉淀是______。
②向所得红色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可能会有实验现象的是______。
A.AgNO3溶液B.Na2SO4溶液C.Na2CO3溶液D.BaCl2溶液
17.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F是______的主要成分,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B与C反应______②D转化为E______
四、实验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
④将收集的氧气用作硫燃烧的性质实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集气瓶底部会加入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防止有害气体的污染。若改为探究木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_________(填名称)。
(2)【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_______。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①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B.氯化钡溶液C.硫酸铜溶液
19.实验室可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
(1)图中装置______(填字母)能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3)在D中补画出CO2的收集装置图(使用集气瓶和玻璃导管)_______。
(4)用A装置还可制取密度最小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五、计算题
20.某同学对上述实验继续展开探究,利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溶液来测定10gNaOH溶液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溶液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时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___色。
(2)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种。
(3)当pH=7时恰好完全反应,求10 g 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50克稀盐酸和150克8%NaOH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中和,则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C 6.D 7.D 8.B 9.A 10.C 11.C 12.A
13. 锥形瓶 银白色的镁带逐渐减少、产生大量气泡,放热 镁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U”型管内的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14. 氢元素和氧元素 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偏小
15.(1) HCl CO2 Na2CO3
(2) 2HCl+Ca(OH)2=CaCl2+2H2O
16.(1)NaCl
(2)生成白色沉淀
(3) BaSO4 BD
17.(1) Fe 生石灰 食品干燥剂
(2) ①Fe2O3+6HCl=2FeCl3+3H2O (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Ca(OH)2+CO2=CaCO3↓+H2O (或Ca(OH)2+Na2CO3=CaCO3↓+2NaOH其它合理答案)
18.(1) 试管 BC(或BE) C 澄清石灰水
(2) 放出热量 B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AC
19.(1)B
(2)干燥气体
(3)
(4)
20.(1)红
(2)2
(3)8%
当pH=7时恰好完全反应,设10 g 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为x。
x=0.8g
10 g 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21.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x=17.55g
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答: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