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教案)
龚自珍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体会诗歌情感,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3、进一步学习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
4、理解并运用诗句衍生的新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情感;
2、进一步学习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理解并运用诗句衍生的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朗读 讨论 鉴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
"九州生气恃风雷, . , 。他的作者是 ,这首诗出自于他的诗集 ,为什么叫《己亥杂诗》,因为写于1939年,这一年是己亥年,这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表达的。杂诗,心有所感,便吟写成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己亥杂诗》里第五首。
2、自读诗歌,读准音,读出节奏:
3,抽读二人,比一比谁读得好,师生共评;
4,教师范读,注意停顿与语气;
5,学生齐读,初步领悟情感;
6,默读诗歌,根据注解了解大意,不懂之处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并思考下列问题: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离愁 喜悦)(多媒体展示)
如何来描写离愁和喜悦?(思考 讨论 抽人回答)
(“浩荡” 直接表达 “白日斜” 环境烘托
“吟鞭东指” 动作描写) (多媒体展示)
(3) 他为什样具有这样的心情 (思考 讨论 抽人回答)
国家衰落 力主改革 受到排挤 辞官还乡 (粉笔板书)
(4)用自己的话来说说1、2句展现一幅怎样的情景?(思考 抽人回答)
齐读1,2句;提示:我们用先低后扬、先缓后疾的语调来朗读。
(5)我们来看3、4句的本意、比喻义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思考 讨论 抽人回答)
本意:落花不是无情的事物,它会化作春泥培育下一代新生的花。
比喻义:诗人以落花自喻,自己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情感:这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多媒体展示)
提示:我们应该用昂扬、抒情性的坚定语气来朗读。
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已赋予它新的哲理: 。今天我们再读这3、4句时,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它有什么新的道理;用在下面的人物身上是否可以?(思考 主动回答)
杨善洲(1927年1月—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结合他的事例运用此两句写一段话。
总结全课:本诗有诗人离京的愁绪,有归乡的喜悦,更多的是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危难之际,总有舍生忘死的仁人志士出现,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爱国精神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去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与辉煌。
抽背
大家齐背《己亥杂诗》,再次感受这份赤子之心吧!
八、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939年
国家衰落 知人论世
改革弊政
辞官还乡
己亥杂诗(其五)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把握诗的主要内容及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背诵全诗。
2.把握诗的主要内容及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
龚自珍, 代, 家, 家,这首诗选自 。
(二)了解题目。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诗集,作于公元1839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作者因为厌恶仕途,辞官返杭,后因迎接家眷,又往返一次,在往返的途中,写了315首绝句。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三)解释重点词语。
浩荡:
吟鞭:
落红:
二、课中学习
(一)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中的离愁一词直接点明了诗人 时的心境。“ ”一词则写出了愁思的无穷无尽。
2.你从前两句诗中读出诗人离京时怎样的心境?
3.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翻译、修辞、情感三方面赏析)
(二)巩固提高。
1.许多离退休老人自发组织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发挥自己的余热。我们热情歌颂他们:
, 。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诗人的志向,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
3.“浩荡”、“白日斜”写出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当堂训练。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己亥杂诗
, 。
,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