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小说环境描写命题类型全景式训练
考点:
1.武俊岭《断路》
2.周立波《黄河》与文学评论
3.加缪《鼠疫(节选)》
4. 石舒清《懒狗》
5. 王愿坚《党费》、孙犁《荷花淀》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考点研究】
一、考题类型
1.开头社会环境描写赏析题
(1) 循环答题法
①环境角度——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对比)
③人物角度——人物特点
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读者思考
⑤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
(2)答题模式
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
示例
问题:小说开头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②北平政治形势危急与人们生活的悠闲形成对比,突出老百姓的麻木和随遇而安;③用寻常百姓的表现与下文孟樾等知识分子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知识分子的先觉;④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开篇“自从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形势之危,全国形势之危”等关键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在这一背景下,北平人的生活似乎没有一定的紧张感,表现出庸常的人们在面对战乱之时的悠闲自在和麻木不仁,这引发读者的感慨与思考。与后文孟樾说“我辈书生,为先觉者”,意识到腥风血雨不可避免形成对比,突出知识分子的先觉。
2.写景句赏析题
(1) 循环答题法
①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
艺术效果——营造……氛围
②人物角度——烘托人物……特点
③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
④情节角度——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2)答题模式
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景物和人物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
示例
问题: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4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和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起风”“孤零零”既营造了悲伤的氛围,(1分)同时从侧面烘托出小杜果内心的孤独,(1分)并暗示了小杜果的悲惨遭遇。(1分) 【解析】作答本题,一要指出画线部分所运用的手法,二要说明表达效果。写树“孤零零地站立在角落里”,赋予树以人的情感,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树的孤独,实际是侧面烘托小杜果内心的孤独,这里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可从营造了悲伤的氛围、烘托出小杜果内心的孤独、暗示小杜果悲惨的遭遇三个方面入手。
3.“开头回忆性场景描写+画线句”赏析题
(1) 循环答题法
①环境角度——时空变化,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对比)
③人物角度——人物特点
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读者思考
⑤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情节变化
(2)答题模式
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时空变化,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
(3)环境描写的角度
社会环境——当下;
回忆性场景描写——过去。
示例
问题: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①场景描写,通过小道和血腥等景物描写再现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②比喻,把“血人”比喻成“画笔”,“血流在地面上的样子”比喻成“巨幅彩图”,表现了战争的残酷。③通感,“风声”是听觉,写成视觉“掠过”“翻搅”,渲染凄清气氛,表现战争残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实际上也是考查赏析环境手法的能力。从语段中“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血人涂抹成了一轴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横空掠过”等语句可知,这是场景描写,运用了比喻、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考题对接】
一、武俊岭《断路》
断路 武俊岭 太阳淡黄淡黄的像个煎饼,悬在高高的青天上让我够不着。 一家五口人,一天没吃饭了. 小三,现在啥时辰了? 我费了点劲站起来,走到院门外,看见良雨家的屋顶上冒出了粗粗的炊烟。 我回到屋里,说,良雨家生火做饭呢。 爹爹说,良雨这保长,没有白当。 保长,是啥官呢? 日本人的狗!爹爹恨恨地说。爹爹又说,走,小三,咱爷俩撞一个饭门去。 爹爹右手摸起一根棍子,拉着,哆嗦着往前慢走。 村子里不见人影。(1)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 出村,往北走,就是辛庄了。我知道,那个村子里有他的一个姨表弟,叫辛希才。 (2)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我身子一缩,爹爹用左手拉着我,说,别怕,离我们远着呢。 土路两边的榆树、槐树,叶子都被吃光了。 爹爹看着绿油油的麦子,轻轻地说,今年的麦子比去年的长得好。 长得好有啥用,长得好日本鬼子抢得更欢。 爹爹听了,生气地说,也是,去年一亩地打了25斤,鬼子收走了22斤。存心不让咱们活啊! 辛庄大街上的景象,与我们村一样:一条狗在墙根慢走,一只母鸡在柴垛根上刨食。 晌午了,爹爹在一家大门朝东的大门前停下,伸出左手,晃动门鼻。 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一个比我个头高点的小女孩探出头来,皱着眉头打量我们。 小霞,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良士大爷。 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 从大门到堂屋门口,最多十米远吧,但爹爹走得却是那样艰难。他高高瘦瘦的身子弯得像只河虾,右手拄着的棍子与他的脚步并不配合。 快走到堂屋门口时,希才叔从屋里走到亮光里。希才叔用眼睛的余光扫着爹爹,不冷不热地说,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 爹爹听了,高大的身子似乎矮下去一截。爹爹定定地站着,过了吃几口窝头的工夫,才慢慢走进屋里。爹爹一屁股坐在小椅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出现羞愧的红色。 希才叔从春凳上拿下一把茶壶,从一个瓦罐里取出一点茶叶,放进茶壶里。希才叔说,这是良雨给我的菊花茶。 我的肠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爹爹的脸讪讪的,吞吐一会儿,说,老弟,你三侄他,一天没吃饭了。 小霞,过来。希才叔说,让你娘弄点吃的,给小三。 这时,希才叔对爹爹说,大哥,不是当弟弟的说你,你的脾气得改改,不能一头撞到南墙上不扔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良雨与你没出五服吧,他当保长,只要你不与他对着干,他会照顾你的。 爹爹的泪水象是两条羞怯的小虫子,从眼睛里爬出一小会儿后,倏地一下飞走。爹爹仰脸长叹,说,求求你,别提良雨了,好不? 这次,轮到希才叔摇头了。希才叔猛地端起茶杯,一口喝干,冲着屋外高叫,好了吗? 你吱啦怪叫什么,大歇年的,谁家有余粮啊?婶子说着话,低头急步进屋。她把手里的叠篮子往我面前一顿,转身离去。 我面前有八九片地瓜干。这地瓜干本是干的,在水里泡一会儿,洒点水,在锅里熥一熥,就可以吃了。地瓜干虽然有淡淡的甜味,但干面干面的,噎人,不喝水咽不下去。 我的眼前,只剩下一片地瓜干了。我本来想给爹爹剩下三两片的,可我只顾自己,一口气吃得只剩一片。 小霞,希才叔说,你去厨房,让你娘蒸几个窝头,给你大爷吃。 因为大人要说话,我就站了起来,向大门口走去,走到院子中间时,我听到爹爹微弱、硬气的声音,哪怕饿死,我也不当狗。 小霞她娘右手端着叠篮子,上面有三个牛眼大小的窝头。她还是低头看地,不用正眼看我爹爹,小霞她娘把盛着窝头的叠篮子摔在桌子上,用白眼珠子看了看我爹,张嘴想说什么。 希才叔大声说,你快回厨房吧! 爹爹虽然没用眼睛,但用耳朵也听出了小霞她娘动作里的真意。爹爹猛然站起,伸手摸起棍子,说,弟弟,哥走了。谢谢你让小三吃了一顿饱饭。这个恩情,小三不会忘记。 希才叔急了,站起来,把爹爹一下子按在椅子上。这三个窝头,你说什么也得吃下去。 爹爹的眼睛看向窝头。 就在爹爹的手伸向窝头的时候,良雨走进了院子。 爹爹的手缩了回去。 爹爹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嘴里轻轻地说出三个字:狗汉奸! 希才叔嗔怪地瞪了爹爹一眼,说,你吃你的,我们出去说话。 爹爹站起来,右手拉棍。我赶快扶住爹爹的左臂。我吃了饭,身上有劲了。 良雨与希才叔说话的声音虽然小,但我听清了,爹爹也听清了。良雨对希才叔说,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汉奸组织),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 我与爹爹走出院子。走出十几米远,我回头一望,看到希才叔家屋顶上有炊烟急急冒出。 小三,我不怕饿。我活了三十六岁,挨过好几次饿了。我一生下来,你奶奶就让我拜村西的老榆树为干娘。每到歇年时,村里人爬到老榆树上,将树叶吃。日本鬼子攻下聊城的第二年,来到咱寿张,把老榆树锯掉,修炮楼用了。 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 我说,爹爹我明白了。 小三,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的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
1.小说用简洁的文字构筑了意蕴丰富的典型环境,请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1)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
(2)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爹出门时摸起一根棍子,既表明了饥饿让他的身体虚弱,也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希才叔的话语中既有热情的寒暄,也有对父子“撞饭”的恼怒。
C.把叠篮子摔在桌上以及用白眼珠子看爹的行为,写活了小霞他娘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
D.希才叔呵斥小霞他娘以及把爹按在椅子上的行为,体现了对爹的维护,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比喻生动贴切,巧妙新奇,既细腻刻画出了一个孩子正处在饥饿中的心理,也确立了小说的叙述视角。
B.“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短促的节奏,适时的停顿,加强了凝重的语气,传达出父亲的信念。
C.小说经常在对话中交代情节,不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节省了叙述篇幅,还使故事在平叙中延宕,悬念迭出。
D.小说风格朴素,恰当使用方言,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取得生动鲜活的效果,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4.小说标题“断路”,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一、武俊岭《断路》【答案】
1.(1)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村中鸡狗萎靡的情景,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2)这是一处社会环境描写,说明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1)“狗贴着墙根走”,母鸡在刨食,这些都是自然环境描写。本来应该是充满田园生机的场景,而狗“没有了往日的活跃”,鸡“一只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由此看出它们也饿的很厉害了,也就萎靡不振。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
(2)“枪响”,“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这是社会环境描写。“我身子一缩”,具体化了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的紧张气氛,说明敌人在我们的领土上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
2.D【解析】A.“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错误,后面情节的发展虽然提到棍子,但和棍子没有关系。
B.“恼怒”理解错误,结合后面拿红薯干及让蒸窝头可知,对父子“撞饭”内心不高兴,嘴上含带讽刺,还算不上恼怒,恼怒就不会给一点吃的了。
C.“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错误,小霞他娘的态度主要是对父子“撞饭”的不满。
3.C【解析】C.“悬念迭出”错误,小说的对话自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没有设置悬念。
4.①从故事层面看,“断路”就是中断关系。小说中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②从象征层面看,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威“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③“断路”还意味着“生路”,有了以父亲“良士”为代表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与生存机遇的“断路”,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题目意蕴的能力。
“断路”就是中断关系。从小说具体内容看,“小三,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的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因为辛希才当了汉奸:“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汉奸组织),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断路”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
“断路”是父亲的主动选择,可以含屈忍辱讨到亲戚家里讨要口吃的,不至于被饿死;但亲戚当了汉奸,就是饿死也不能再来往——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威“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而这正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
“断路”还意味着“置于死地后后生”,正是因了一个个有骨气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断路”的选择,才会于绝地另觅活路,苦难的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
二、周立波《黄河》与文学评论
文本一 黄河 周立波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澎湃之声的黄河。 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鬼子从来没有渡过河来。我们和鬼子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每船水手十一人,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喊。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呼吼。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水手们只穿着单衣,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陕甘宁边区了。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的砖墙上,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媳箸峪看见有一堵墙上写着:“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黄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小声地对同伴说:“咱们的人。”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前面,并且告诉我们,这里是临南县界。这里的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挖了雷坑。敌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路,我们怕走得远了,耽误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时,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走,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咱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们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问什么事,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以后,他叫孩子们赶快让开路,让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赞赏着村民组织的严密,有着这样的人民组织的地方,敌人是不容易逞凶的。e我们走了五十五里路,到了临南县府所在地刘家会。县政府把镇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我们住。晚上,睡在炕上,我们谈起了今天在黄河岸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张米贵是一大队的战士,参加八路军已经有七年。他母亲听说儿子要经过家门,就拄着一根拐杖,来到黄河边上,等了三天,真就看见儿子了。她流眼泪,说不出话来。张米贵抱着枪伴着她坐了一会儿,要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最后,他站起来说:“打日本鬼子,打那些反动派,是大事。娘,你回去吧。”于是,他赶快走开,怕她看见自己的眼睛。 就是这样,他别了母亲,赶上队伍,把一切经过报告了班长。从家门经过,他没有回家。 (摘编自《南下记》,有删改)
文本二 小品文很小,人家或以为它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不过道也有一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未免太艰深了。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易于明白的道理。世间有不少长篇大论,因其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很好的小品文,就形式说,第一个原则,当为短小。近来常见一些小品文,其开场白往往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不过经济之极,也足以使小品文丧失其文章之“文”。小品文毕竟是“文”章。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 (摘编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
1.文本一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对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赏析。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水浪奔流、阳光灿烂、冰雪团块明亮,这些景物烘托了作者看到黄河的激动心情,表现出黄河的雄浑和磅礴气势。
B.“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但船上的水手们“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滴落”,对比中生动地表现出水手们奋力划船时的喜悦和快乐。
C.提大手榴弹的民兵说:“咱们的人。”这简短而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显示出充分的信任,反映了八路军与农民的亲密关系。
D.文章以“黄河”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确实发生在黄河边,另一方面是把黄河作为一种。象征,寄寓刚毅、勇敢等民族精神。
3.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的音乐作品,文本提到它,以此引出对渡河时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场面的描写。
B.陕甘宁边区是以陕北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王首道遥望河西,透露出思念党中央、保卫党中。央的心理。
C.张米贵是一名普通战士,为了抗战,他从家门口经过都没有回家,文本记述他,是要表现这位战士超出其他士兵的家国情怀。
D.周谷城在文中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等抽象艰深的句子为例,来说明小品文不应该晦涩。而应该明白易懂,很有说服力。
4.周谷城认为优秀的小品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一做简要赏析。
二、周立波《黄河》与文学评论【答案】
1.①自然环境描写,集中体现在对黄河的描写上,作者从视觉、听觉、河岸远观、河上亲历等角度,渲染黄河雄浑的气势,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②社会环境描写,以村庄被轰炸的场景、黄河两岸村庄标语等体现抗战的大环境;以王首道、张米贵等构成军人形象群体,以民兵、查路条的孩子等构成民众形象群体,营造了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全民族抗战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生需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段是自然环境,“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描写黄河的气势,“万道灿烂的阳光”“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是视觉,“发出嚓嚓的声音”是听觉,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黄河,通过写水浪、冰雪团块等渲染黄河雄浑的气势,用黄河的力量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
社会环境:“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写日军肆意侵略,导致村庄被毁。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陕甘宁边区了。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写当时八路军的群体形象,写他们为抵抗日军侵略想方设法,指挥战斗;“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时,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走,索看路条”是民众群体形象,表现了全体民众团结一心,抗击侵略。二者结合又写出军民一心保家卫国,从而表达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2.B【解析】B.“表现出水手们奋力划船时的喜悦和快乐”错,应该是“表现出水手们奋力划船时的艰难”。
3.C【解析】C.“超出其他士兵的家国情怀”错,文中张米贵是普通士兵的代表。
4.①内容上,要载道且道理要浅显易懂。通过记述一次行军中的见闻,展现了军民同仇敌汽、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道理浅显易懂。②形式上,要短小且有严密的组织。篇幅短小,以作者行踪为线索,记述所见所闻,层次分明,结构严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和赏析文本内容、形式特点的能力。
第一问是“周谷城认为优秀的小品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这问是简单的概括筛选信息和分析作者观点的题型。
由文本二“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易于明白的道理”“很好的小品文,就形式说,第一个原则,当为短小”“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可知,周谷城认为内容上,要载道且道理要浅显易懂;形式上,要短小且有严密的组织。
第二问是结合上述特点赏析文本一。
首先从内容的“载道”“道理浅显”上分析,文本一记叙“我”行军途中,看到黄河壮丽景色,看到军队全力保家卫国,看到民众团结一心,从而表达了文本“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的主旨,讲述了浅显易懂的道理。
其次从形式的“短小”“结构的严密”上分析,本文只有1500字左右,篇幅短小,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情节清晰,结构严密。
三、加缪《鼠疫(节选)》
鼠疫(节选) 加缪 里厄的妈妈像平常一样静静地靠在客厅一角的椅子上,她喜欢在做完家务后来这里歇着,只剩一小团黄光微微闪烁在马路延伸的尽头,给深夜增添了一丝温暖。里厄的母亲静静坐着,望着窗外那空无一人的街。 忽然她开口问道:“街灯会随着这场鼠疫一盏一盏熄灭掉吗?” “应该是的。” “哎,要是这样的话,冬天该多凄清啊!真希望能在那之前摆脱掉这场瘟疫。” “嗯,我也希望如此。”里厄附和道。 听到里厄开口,母亲的视线转了过来然后凝视着他的额头。里厄意识到自己疲惫的脸色引起了母亲的担心,这段时间的劳累让他瘦了很多。 “白天不顺吗?” “没,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和往常没什么不同!意思是来自巴黎的新型血清效果比第一批更差!死亡人数的统计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当天的会议上,疲惫不堪的医生提出:想要预防肺鼠疫的口对口传染必须要采用新的举措,省长批准了这项提议。其实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最好的,和往常一样,没有人知道这次会有什么效果。 这时传来了门铃声。里厄朝母亲笑了笑,便开门去了。光线昏暗,里厄看到一个披着灰衣、狗熊模样的人站在灰暗的楼梯台前,那是塔鲁。里厄站在安乐椅后,示意塔鲁坐在书桌前。他们两人中间隔了一个电灯,除此之外,房间里再没有别的光源了。 “我听说省政府准备搞一个市民救助组织,每位身体素质不错的男性都得参与进来。”塔鲁说。 “情报搜集得不错呀。只是这组织能不能建成还不一定呢,大家意见很大,省长下不了决心。” “那如果采取自愿的形式呢?” “已经试过了,没什么成效。” “我的想法是超过政府,自行组织一个志愿防疫队。其实政府已经无法顾及我们了。我的朋友遍布很广,我和他们可以作为队伍的先期主力。” “我是肯定不会拒绝你的邀请的。我们现在急需专业人员打下手。我会帮你去省政府提议的。他们现在也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应该不会拒绝的。只不过……”里厄顿了下,清了清思绪,“只不过,您也知道,这是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我一定得问清楚了。您是否已经真的下定决心了?” 塔鲁起了起身,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重新坐下,发丝在灯光下微微闪光。 “那您是否信仰耶和华?” 这并不算突兀的问题,可里厄没能马上开口回答。 “我并不信仰他,不过这什么也说明不了。” 塔鲁没有说话,只是倚在凳上笑了笑。 “我想用问题来回答您的问题。” 里厄轻轻一笑,算是同意了:“这确实是您的风格,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嗯。我想说的是,里厄,你明明就是一个拥有奉献精神的人,但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信耶和华呢?” 里厄的脸依然处在灰暗之中。他告诉塔鲁,如果他相信耶和华是万能的,那可能就不会费力去干这些事了。其实,没有谁真的至死不渝、全心全意地信仰耶和华,大家内心深处都不相信有这样的耶和华存在。所以,里厄觉得自己正在逐渐接近真理,起码是这一点的真理:不要屈服于外界客观事物。 里厄抬头望着塔鲁,塔鲁噘起嘴吹了个口哨。 “我知道你肯定会觉得我口气太傲了。不过我没有骗你,这点骄傲是我仅剩的东西了。我根本不清楚最后会发生什么,更不清楚以后的路会走向何方。我现在所能看到的都是患病的人,我必须先赶快把他们治好。至于思考什么的,等病治好了再说吧,那时候我也自然会去想。没什么比治病更要紧的了。我所能做的就是保卫他们。” “可是,我还是想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场瘟疫的。” “就像您所说的那样,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失败。” 塔鲁没有答话,默默看了里厄很久,接着站起身往门口走去,每一步都显得不轻松。里厄见状,马上起身走上去送他。楼道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楼梯口处的灯不知怎么不亮了。 还有一个小时就到凌晨了,此时城里除了点细微的动静和远处救护车的声响、安静得让人有些发毛。里厄把车发动,塔鲁也钻了进来。 “塔鲁。我告诉您,您做这个事业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会丧命。明天还是来我这打疫苗预防一下吧!” “医生,其实您也不是不知道,这是没说服力的。在一个世纪之前,波斯有座城市也染上了鼠疫、结果您也知道,除了那个日夜给尸体擦洗的人,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他只是运气好,躲过了三分之二的死亡率。不过,我们确实要重新研究下这个问题了。”里厄的音量瞬间降了下来。 车已经驶入了郊区,这里的街灯还是亮着的,但路上空无一人。 (有删改)
【注释】耶和华,基督教崇拜的上帝。
1.小说首尾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描写了里厄妈妈在家中静静地坐着这一静谧的画面,与下文交代鼠疫的严重状况形成反差。
B.文中重复出现“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写出了鼠疫四处蔓延、日趋严重,难以控制的现状。
C.省长“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最好的”,简单的一句话写出了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和民众的茫然无措。
D.塔鲁提及波斯的鼠疫,实际上是以调侃的口吻来解释自己的选择,展现其性格的幽默与乐观。
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塔鲁“那您是否信仰耶和华?”这一问题,既回答了里厄“是否下定决心组织志愿防疫队”的问题,也引出下文对里厄奉献精神的剖析。
B.“塔鲁噘起嘴吹了个口哨”,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里厄医生关于“耶和华”的回答的质疑,但也从侧面衬托出里厄医生的伟大。
C.小说主要采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里厄与妈妈的对话巧妙地交代了鼠疫的状况,而里厄与塔鲁的对话则让读者看到鼠疫下人们的价值选择。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既有利于多角度展现鼠疫时期的社会图景。也便于冷静客观地再现里厄医生的内心世界。
4.原小说的结尾,鼠疫结束后一位老人总结性地讲了一句话:“说到底,鼠疫究竟是什么呢?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请结合这句话阐述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三、加缪《鼠疫(节选)》【答案】
1.①开篇和结尾都提到路灯与街上“空无一人”,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烘托了鼠疫疫情下城市沉寂而哀伤的氛围。②前后的景物描写互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与里厄医生和塔鲁此时的内心世界相映衬,有利于突出他们面临困境时的心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首段描写“一小团黄光微微闪烁在马路延伸的尽头,给深夜增添了一丝温暖”“窗外那空无一人的街”与结尾“这里的街灯还是亮着的,但路上空无一人”首尾照应,让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两次提到街上“空无一人”,反映出了城市在鼠疫威胁下显得死气沉沉,透露出沉重哀伤的情感氛围。
但“一小团黄光”“街灯还是亮着的”,点出时间是夜晚,而这街灯又给人带来温暖、光明、希望,说明仍有希望,医生们仍在奋斗,突出了主人公面对鼠疫危险时虽觉哀伤但并不退缩的内心。
2.C【解析】C.“写出了政府官员的不作为”表述有误,从原文看,省长的话突出了鼠疫背景下人们的手足无措和无计可施的无奈。
3.B【解析】B.“表现了他对里厄医生关于‘耶和华’的回答的质疑”错误,塔鲁的口哨暗含他对里厄医生的认可,并非“质疑”。
4.①鼠疫象征的就是人类生活中可能面对的战争、灾难、瘟疫等困境。②生活中即便困难很大,但也不要放弃希望。文中的里厄医生和塔鲁,即使要面对“一场接一场的失败”,依旧努力抗争。③要用团结与爱去抗争,从而战胜苦难。里厄医生和塔鲁明知是冒着死亡威胁,但仍以顽强的勇气团结起来争取美好的生活,彰显生命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
“鼠疫究竟是什么呢?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老人说鼠疫就是生活,反过来说,即生活总避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鼠疫这样危险的疾病,就如生活中的巨大困难。人们在面对鼠疫时,即使情势再困难,如文中“来自巴黎的新型血清效果比第一批更差!死亡人数的统计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失败”“在一个世纪之前,波斯有座城市也染上了鼠疫、结果您也知道,除了那个日夜给尸体擦洗的人,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只是运气好,躲过了三分之二的死亡率”,面临着一场又一场的失败,里厄医生却依然没有放弃,选择了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放到生活中来看,就寓意我们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挫折,也不要放弃希望,努力抗争。
抗争的方式,从文中里厄医生和塔鲁的选择即可看出,在面临危机的关头,他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挺身而出,“拥有奉献精神”;同时“省政府准备搞一个市民救助组织,每位身体素质不错的男性都得参与进来……自行组织一个志愿防疫队。其实政府已经无法顾及我们了。我的朋友遍布很广,我和他们可以作为队伍的先期主力”,要团结、奉献,顽强地抗争可怕的疾病,争取美好的生活,从而彰显出生命的价值。
四、石舒清《懒狗》
懒狗 石舒清 红羊乡有个村子叫舒家川,舒家川有个叫虎虎的人。虎虎家有一条狗,在村里是有些名气的,它的名气由它的懒而来。一般懒人有,懒狗不多见,虎虎家的这条狗,可算是懒断筋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把它的筋抽去了那样。有时候趴在火日头下,晒得要冒烟了,晒得狗蝇子要爬满它的眼睛了,比如树荫墙影就在眼前不远处,它宁晒着,也不活动到阴凉里去。天气热,渴得它吐出舌头来忽闪忽闪的,然而你要是把水盆搁在远处,它是不会来喝水的。因为它有这个毛病,就有人专门试它究竟懒到了什么程度,就把水盆一点点挪近着它,看离多近它才会喝水。真是不可思议,水盆离得那么近,只要它探一下头就可以喝到水,但它就是不探这个头,好像往前一探它的脑袋就会掉下来,好像它的身子不是它的身子,而只是它的一个拖累。它的眼神也是淡漠的,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促使它和诱惑它。都说,它是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当然它也是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它从来不走近食盆,食盆可以和它保持一个恒定的距离,要把食盆拿到它跟前,搁到它的嘴下面,说,吃,它才不大情愿地吃起来,好像它的吃不是为了自己,而完全是在照顾着谁的情绪和面子。养这样一条狗做什么,说不清,也就养着了。它在门上那么一卧,总还是个狗吧,狗能起到的一些作用它也是能起到的。因为多吃少动,它还是较胖大的。村里人笑话说,虎虎家养的那不是狗,那是养了个老爷,狗里头能被称作老爷的,也就虎虎家里这条了吧。一般喂狗吃喝都是虎虎的事,虎虎一边喂它一边说,到头懒死你信不信,看狗那不大愉快的面孔,它未必相信这话。 说话就到了那天黄昏,月亮早早地出现在半空,但是没有光亮,像灯还没有通电似的。虎虎端着狗的食盆找不到狗,咦!这懒狗到哪里去了?院里不见。出了街门,见外面蓝乌乌的有些古怪和沉闷,好像要突然间打雷下雨那样。更为可怪的是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随着懒狗的叫,那种若飘若浮的蓝雾一样的东西似乎在不停地浓郁着收紧着,好像天空绷紧了,好像天空突然要变脸了。虎虎没来由地一阵心悸。吃来,他向懒狗喊着。懒狗看到他,忽然就像终于找到了他那样,跑过来把头抵到他的脚上,嗅来嗅去,而且呜呜哝哝,若有所告。虎虎觉得气闷,好像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要压下来,使他觉得呼吸有些不够用。他不想喂狗了,他想返回屋里去,但是懒狗却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又咬住他的鞋,把他的脚都咬痛了,他刚准备踢懒狗一脚时,就像突然来了一阵飓风,把他卷起来扔到了地上,接着就是满耳朵的撞击声和破裂声。在黄风土雾中,大地像巨浪中的船那样颠簸摇晃起来了。地动了。虎虎趴住不动,一手伸出去拉着一条狗腿,什么也看不到。 大震过后,家里就剩了虎虎和懒狗。懒狗第一次主动地把一盆食吃了,它看起来就像是从黄土里钻出来的。 村子几乎被摇平了,眼前的世界完全不认识,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的五官全部长错了位置。 人变麻木了,人凭着这难得的麻木渡过难关。没有伤心也不觉得害怕,一切感觉好像都隔膜着,距离人远远的。冷,往骨头里头冷。冷得这个人好像不是自己,不是自己又是谁呢?总还会一点点冷到自己身上来。虎虎搭狗窝那样搭了个简易的草棚,暂时住在里面,和他的狗挤睡在一起。竟然弯月还出来,像大出血的瘦女人把脸贴着怪诞的天幕。天空像个旧门帘似的,好像一阵风就可以吹个无影无踪。虎虎觉得狗身子在热着自己。 晚上不知什么时候,好像有什么动静,虎虎恍惚间觉得自己身边空了,好像懒狗出去了,在远处山呼海啸一般撕咬,也可能是个梦吧。虎虎觉得如果白天不再到来,日头不再出来,都是有可能的。啥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天还是亮了,日头出来,像刚刚剥出的一枚蛋黄。日头好像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那样,又一次兴冲冲地出现在这世上。懒狗躺在离草棚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没有血再流出来。流过血的毛板结在一起,使人看起来有些扎眼。来了两个人看了看又走了。那两个人拍打着虎虎的脸,摇晃着他的身子,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多大的难啊,若不是你的狗护你,你早被狼吃掉了。 夜里不知谁张罗着,把幸存的人招呼到一起,把几根旧椽子劈成柴火,点燃了,大家烤着。月儿在火光的上面一浮一飘一浮一飘,就像谁提了个灯笼在荒山里走。 震后第三天,虎虎好像有些明白了过来,而且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精神了一些。 (摘编自《地动》,有删改)
1.小说有多处环境描写,请分别指出文中三个画线句子的作用。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虎虎家的懒狗在村里出名并受到村人痛恨,是因为出奇的懒,懒到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
B.虽然虎虎对懒狗不够好,并骂它“到头懒死你信不信”,但懒狗不计前嫌,关键时刻还是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虎虎。
C.地震之前,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可见它感受到了险情。
D.小说直接描写了“懒狗”与狼撕咬搏斗的场景,通过其“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的死后情况,表现了它的神勇。
3.石舒清的长篇小说《地动》,是一部关于海原大地震的力作。其实质是小小说的组合,以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用非虚构的方式书写世道人心。《懒狗》构思取材巧妙独特,请简要分析。
四、石舒清《懒狗》【答案】
1.(1)第一处画线句子描写了地震前不同寻常的景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灾难的即将到来。
(2)第二处画线句子是地震后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地震后的满目疮痍,同时反映了人物心灵所受到的巨大打击,也为下文狼的出现作铺垫。
(3)第三处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烘托出黑夜的清冷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灾后幸存的人们依然惊魂未定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读者看到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1)第一处画线句子是“外面蓝乌乌的有些古怪和沉闷,好像要突然间打雷下雨那样”,结合下文“一阵飓风,把他卷起来扔到了地上,接着就是满耳朵的撞击声和破裂声。在黄风土雾中,大地像巨浪中的船那样颠簸摇晃起来了。地动了”“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可知,“外面蓝乌乌的有些古怪和沉闷”是地震前不同寻常的景象,“好像要突然间打雷下雨”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灾难的即将到来。
(2)第二处画线句子是“村子几乎被摇平了,眼前的世界完全不认识,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的五官全部长错了位置”, 此处环境描写运用比喻手法,把地震后几乎被摇平的村子比喻成人全部长错了位置的五官,突出了地震后村子被夷为平地后,满目疮痍的惨状;结合下文“人变麻木了”分析,“眼前的世界完全不认识”反映了遭受地震灾难的人们心灵所受到的巨大打击;结合“虎虎搭狗窝那样搭了个简易的草棚,暂时住在里面”可知,“村子几乎被摇平”,人物没有遮蔽的地方,为下文狼的出现作铺垫。
(3)第三处画线句子是“月儿在火光的上面一浮一飘一浮一飘,就像谁提了个灯笼在荒山里走”,句中“月儿在火光的上面一浮一飘一浮一飘”烘托出灾后黑夜的清冷,“一浮一飘一浮一飘”的月儿让人感觉地震后幸存的人们依旧惊魂未定的心理状态,而把在荒山飘飘浮浮的月儿比喻成灯笼,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感受冷清气氛的同时也让读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2.C【解析】A.“并受到村人痛恨”错。文中说“虎虎家有一条狗,在村里是有些名气的,它的名气由它的懒而来”“村里人笑话说,虎虎家养的那不是狗,那是养了个老爷”,可见,村里人只是嘲笑虎虎家的懒狗,看不出村人痛恨这只懒狗。
B.“虎虎对懒狗不够好……懒狗不计前嫌”错,从“一般喂狗吃喝都是虎虎的事”可以看出他对狗还是很好的,“到头懒死你信不信”也不是真骂,只是责怪狗太懒,或许正因为虎虎的好才换来懒狗的忠诚,所以“不计前嫌”于文无据。
D. “小说直接描写了‘懒狗’与狼撕咬搏斗的场景”错误。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懒狗与狼撕咬搏斗的场景,而是通过懒狗“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的死后情况侧面描写的。
3.(1)小说以地震为背景,通过懒狗在地震来临之时向主人示警,并咬住主人裤脚,在主人遇狼时以命相搏,最终救下主人,而被狼咬死的故事,表现了灾难之际狗对主人的忠诚。
(2)小说将懒狗平日的“懒”与地震时的“灵”和“勇”加以对比,将懒狗平日的“无用”与灾难时的“大用”加以对比,在极端事件及其情境中,把动物的良好品质凸显出来。
(3)作为一部灾难题材的小说,小说没有过多渲染地震发生时的惨状,也不过度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只是平静从容地讲述人和狗之间的温情故事,表现出人世间的善良和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构思特点的能力。
(1)结合“懒狗却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又咬住他的鞋,把他的脚都咬痛了……突然来了一阵飓风,把他卷起来扔到了地上,接着就是满耳朵的撞击声和破裂声。在黄风土雾中,大地像巨浪中的船那样颠簸摇晃起来了。地动了”“懒狗躺在离草棚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没有血再流出来……那两个人拍打着虎虎的脸,摇晃着他的身子,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多大的难啊,若不是你的狗护你,你早被狼吃掉了”分析,这篇小说以地震为背景,通过懒狗在地震来临之时向主人示警,并咬住主人裤脚,在主人遇狼时以命相搏,最终因救主人而被狼咬死的故事,表现了灾难之际狗对主人的忠诚。
(2)小说第一段集中写了懒狗“懒”的表现,如“它的名气由它的懒而来”“它是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当然它也是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虎虎家的这条狗,可算是懒断筋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把它的筋抽去了那样”等等,突出了懒狗平日里是在太“懒”了;但是在地震来临前,懒狗却表现出它的灵敏而勇敢的反应,文中先是说“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懒狗却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又咬住他的鞋,把他的脚都咬痛了”,后来,懒狗为了保护主人,与狼搏而丧身,文中这样描写懒狗的勇敢——“懒狗躺在离草棚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综上分析,文中把懒狗平日的“懒”与地震时的“灵”和“勇”对比,将懒狗平日的“无用”与灾难时的“大用”对比,突出了在极端事件中动物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无畏无惧、英勇献身的奉献牺牲精神。
(3)这篇小说是长篇小说《地动》的删选部分,主要内容反映海原大地震中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题干说这部小说“用非虚构的方式书写世道人心”,懒狗的懒惰虽然极端,但现实生活中不乏见,所以,在取材方面,《懒狗》作为一部灾难题材的小说,没有过多渲染地震发生时的惨状,也不过度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只是平静从容地讲述人和狗之间的温情故事,懒狗很懒但作为主人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喂养,作为虎虎家的一员,懒狗凭借狗的本能预先感知了灾难,拼尽全力守护并保卫主人,以至于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出人世间的善良和美好,情节设置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令人读后唏嘘感叹,心生对自然生灵的敬仰和珍惜之情。
五、王愿坚《党费》、孙犁《荷花淀》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材料一 ①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节选自王愿坚《党费》)
材料二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②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材料三 “斯佳丽,我这人向来没耐心拼补碎片,骗自己破镜可以重圆。东西碎了就碎了—我宁肯记住它完好时的模样,也不想拼拼补补再一辈子盯着那破过的地方。也许,我若年轻几岁——”他叹口气,“可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我年纪太大,不能再靠彬彬有礼的梦想,一辈子撒谎过日子。我不能跟你一起生活既骗你又骗自己。真希望我能在意你怎么办,上哪儿去,可我办不到。” 瑞特快快吸口气,轻松却柔和地说:“宝贝儿,我不在乎啦。” 她默默地看着瑞特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远去。现在她才明白想求助他感情或理性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力气,他那冷静头脑的决定不会动摇半分。现在她才明白他方才话说得轻松,却句句当真。她懂了,因为他身上具有刚强不屈、决不妥协的个性—这些东西她一直想在阿什礼身上找,却一直找不到。 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现在她才隐约意识到倘若她真了解阿什礼,就决不会爱他了。倘若她真了解瑞特,也决不会失去他。她万分凄凉地想,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 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 “现在甭想啦,”她咬咬牙,唤来老护身符,“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 “可是,”她的心在呐喊,丢开老护身符,管自刀绞般地疼,“不能让他走!一定还有法子!” “现在甭想啦!”她又大声说一遍,想把忧伤推开,想挡住滚滚而来的痛楚,“我—对了,明天我回塔拉去。”想到这儿,她心情稍稍平静。 由于恐惧与失败,她回过一次故乡塔拉,在它坚实的支持下,又恢复了自信,鼓起了奋斗的勇气。既然做到过一次,上帝啊,求你保佑我再来一次吧!怎么做,她却不知道。她现在不愿想,她只要一个容她生存、容她痛苦的小天地,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舔舔自己的伤;一个避难所,好筹划以后的战斗。一想到塔拉,就仿佛有只凉爽温柔的手在抚慰她作疼的心。她仿佛看到那幢白房子在闪光,在欢迎她归来。她仿佛感到,乡间宁静的暮霭正向她徐徐降下,为她祝福。她仿佛看到,露珠正悄然滴落在无边的绿野、雪白的棉桃上。还有那未曾拓垦的红土地,枝繁叶茂的松树林,绵延起伏的小山冈。 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她呆呆地站着,多少小事忽上心头—③通往塔拉的林荫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茉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还有嬷嬷,她突然好想嬷嬷,跟小时候依恋嬷嬷一样,好想把头偎依在她宽厚的胸膛上,任她骨节粗大的黑手抚摸她的头。嬷嬷,是她与过去岁月联系的最后一环了。 以祖先面对失败决不低头的精神,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 “一切等明天回塔拉再细想,明天就挺得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 (节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1.阅读三则材料中画线语句,综合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白鬼赶到门口时,黄新给孩子理头发的细节,表现她危急之下的从容镇定。
B.材料二中水生嫂一震一吮的细节,刻画出她得知丈夫要参加武装部队时复杂的心理。
C.材料三中思佳丽看着瑞特离去时觉得喉头疼的描写,揭示了她在错失爱人后的痛苦。
D.三则材料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特定环境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作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也许,我若年轻几岁——”他叹口气,“可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
A.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
B.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4.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请结合材料三,分析作者如何刻画思佳丽的内心活动。
五、王愿坚《党费》、孙犁《荷花淀》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答案】
1.①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白洋淀、塔拉庄园都是人物生活的环境;
②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用吆喝声和脚步声渲染紧张的氛围,烘托内心的焦急;用静谧的氛围烘托女人的安详;用充满生机之景,烘托逐渐轻松的心情。
③象征。宁静诗意的白洋淀,象征着美丽的家园,也暗示保卫家园的重要性;塔拉庄园抚慰了思佳丽因情感挫折带来的痛苦和沮丧,是她精神家园的象征。
【解析】“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白洋淀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一方面交代了人物生长的环境,另一方面,水生嫂在这样的淀里编织苇席、等候丈夫,充满了宁谧而安详,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深层思考,这美丽而充满诗意的白洋淀象征了美丽的家园,保卫白洋淀就是保卫家园,白洋淀具有象征意义。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这是一句社会环境描写,描绘了白鬼子到来时街上的慌乱,越来越近的“吆喝声、脚步声”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下文写她要有太多事情需要安排和处理,党费、孩子……也烘托了黄新此时焦急的心情。
“通往塔拉的林荫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茉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这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塔拉庄园的自然 风物环境,“雪松郁郁苍苍”“欣欣向荣”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庄园既是思佳丽活动的场景,结合“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可知,又展现此时的思佳丽心情轻松、愉快,还具有象征意义,它是思佳丽的精神寄托,是她精神家园的象征。
这样,从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渲染氛围、具有象征意义等角度分别加以分析即可。
2.D【解析】D.“三则材料都通过外貌”错,三则材料中“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没有外貌描写。
3.C【解析】A.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B.标示插入语;
C.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D.标示话题的转换。
4.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烘托思佳丽的失望、麻木、痛楚。
②通过第三人称叙述,全面自由表现思佳丽的心理变化。
③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显示思佳丽内心的矛盾纠结,以及由痛苦到稍稍平静的变化过程。
【解析】结合“她默默地看着瑞特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远去”“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可知,小说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烘托思佳丽的失望、麻木、痛楚。
结合“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可知,小说通过第三人称叙述,全面自由表现思佳丽的心理变化。
结合“现在甭想啦!”“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一切等明天回塔拉再细想,明天就挺得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可知,小说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直接展现思佳丽内心的矛盾纠结,以及由痛苦到稍稍平静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