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21: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部分
577年,北齐亡于北周。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长安。
年号开皇,谥号文帝。
587年,亡后梁。
588年,攻陈。
589年,统一全国。
秦汉约400余年
西晋50年
东晋南北朝270余年
隋唐约300余年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大趋势
1.政治上:调整官僚机构(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3.人才选拔:废九品中正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4.作风上:厉行节俭。
阅读教材2-4页,总结隋文帝杨坚的治国措施?
材料1: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禀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隋书》
材料2:隋初全国户数总计410余万,口数3000余万,经过二十多年的生息,到大业五年(609),全国户数猛增到890余万,口数达到4600余万,耕地从1900余万顷,到隋炀帝史增加到5500余万顷。(有夸大成分)。仓储丰盈,为史家所称颂。到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可供全国五六十年之用。这些物资一直到唐代贞观年间还在使用。
仓储即粮仓粮食储量。
含嘉仓的修建始于公元605年,由于位置离隋朝的都城十分近,又是为了囤积京城东部的粮食,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含嘉仓修建工程十分浩大,历时十多年才最终完成。在唐朝也经历过数次扩建,最终成为了“天下第一粮仓”,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史称:开皇之治。
1.政治上:调整官僚机构(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3.人才选拔:废九品中正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4.作风上:厉行节俭。
第二部分
阅读教材3-4页,总结隋炀帝杨广的历史作为?
1.开通大运河。
2.创立科举制。
3.营建东都洛阳。
4.修建长城与驰道。
5.多次巡游。
6.三征辽东。
一条大运河
役民两百万
南北三座城
古今四段渠
纵贯五水系
功过由谁说




要求:识图
讨论:大运河的兴修有何利弊?
讨论:大运河的兴修有何利弊?
汴河直进船
—唐代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汴河怀古·其二
—唐代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运河杭州段
大运河嘉兴段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阅读教材3-4页,总结隋炀帝杨广的历史作为?
1.开通大运河。
2.创立科举制。
3.营建东都洛阳。
4.修建长城与驰道。
5.多次巡游。
6.三征辽东。
以上措施中,哪一项内容与役民无关?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唐·孟郊
杨坚:
杨广: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思考:科举制度创立的利弊?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世卿世禄制
察举制
按军功授爵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夏商周时期
商鞅变法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至清末
时期
制度
选官依据
选官方式
血缘
世袭
功劳大小
品行和才能
自下而上推荐
血缘和门第
按门第选拔
文学才能
考试
说一说:哪一种方式最适合你?哪一种最能体现古代选官的公平公正?
营建东都洛阳时,所用梁柱,从江西运到工地。每运一柱,用民工两千,运到洛阳,需人十万。运输队伍“首尾相属,不绝者千里”,沿途官吏催逼,惨死者十之四五。男丁不敷征用,妇女也被拉来充役。
隋炀帝北出长城,西巡张掖,南游江都。特别是巡幸江都,规模浩大。巡幸时船队迤逦200余里。陆地则有骑卒夹岸护送,旌旗如林,遮蔽四野。船队沿途所过州县,500里以内的居民,不仅要整修道路,而且还要供应食品。地方官为了讨好朝廷,加官进爵,无不拼命搜刮,争相供献。
隋炀帝征伐辽东时期,调河南、淮南、江南的民户,要制造戎车5万乘,送于河北高阳,供运输衣甲,帐幕之用。征调民夫200万人,从事运输。在山东东莱海口,造海船300艘,民工昼夜赶制,不得休息,由于在水中侵泡过久,腰部以下溃烂生蛆,死者十之三四。
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
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
大业七年(611年),河南、山东等地大水,淹没三十余郡;
大业八年(612年),全国大旱,其中尤以山东为最重。
“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资治通鉴》)。
618年隋亡。
第三部分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科举制
增加考试科目,扩大官吏来源;殿试等
思考:隋于唐而言,有何借鉴之处?唐是否能吸取隋亡教训?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