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
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出身农家,曾做过教师、编辑。1838年至1839年期间,惠特曼主编报纸《长岛人》。1855年《草叶集》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草叶集》以“草叶”命名,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惠特曼著有:《给一个遇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写作背景
美国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经济上迅速发展,年轻的国家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学上,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于是,美国文学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潮流中,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惠特曼的《草叶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而《自己之歌》则是《草叶集》中的名篇。
《草叶集》
《草叶集》是他惟一的一部诗集,作者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诗体”。诗人用草叶的形象来象征生机勃勃的年轻美国,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顶峰的产物,几度增删修订,成为美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诗歌经典.
《草叶集》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题 解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题目简明扼要。
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
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文章结构
1、第一节中诗人写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意象: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黑莓。
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黑 莓都是完美的,雨 蛙是大自然的精工制作,黑莓装饰天空堂里的华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美丽的存 在,他们共同构成了 缤纷多彩的世界。
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从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
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3、第二节中的“我”有什么特点?
“我”是万物中的一员,但是“我 ”拥有对自然万物的 支配权,可以离开他们,又可以将万物 召来。
①“徒然”意思是“白白地,不 起作用”。诗人明白 地告诉读者,一切的逃跑、畏怯、躲避 都毫无用处,不会得 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不会达成我们 的目标。
②九个“徒 然”构成了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表现力,使主题更加深刻。
4、第三节中连用九个“徒然”,有什么作用?
中心思想
《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凸显宏大自我。诗歌以口语化的语言采撷自然之物,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采用第一人称,以“我”作为主人公,更能在涌动的旺盛的生命之力中凸显那个宏大的自我,抒发诗人质朴明朗的个人情感。
(2)意象组合唱响生命颂歌。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飞鸟、走兽等来自大自然的渺小平凡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唱响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是惠特曼内在生命精神的充分体现。诗人以个体的生命感触全体的生命,以有限的生命覆盖无限的生命,以短暂的生命把握宇宙生生不息的永恒生命。
1、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合 作 探 究
2、作者在《自己之歌》 节选)中说 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坎坷。
观点一:对待生活,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逃跑,就害怕,而应该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成功。
观点二:逃跑和畏怯是懦夫的行为,不但不会成功,也 绝得不到别人的同情,那样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坎坷,要有勇气,有魄力,去战胜它们,迎来属于自己的绚丽的天空。
3、《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观点二:《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4、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源源不断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5、查阅资料,搜集整理有关评价惠特曼诗歌创作的精彩言论,并展示交流。
示例一:惠特曼是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他的诗歌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再现了美国建国初期的时代风貌,创造了自由诗体的新形式,结束了美国诗歌长期因袭英国诗歌的历史,使诗歌的民族色彩和表现更加突出。
示例二:诗集《草叶集》的成功在于它的每一首诗都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正如诗人的心灵一般,时时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草叶集》不仅对美国意义非凡,而且对于整个人类冲破封建迷信和专制压迫的双重枷锁,走向民主、自由的光明未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