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18: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郭沫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望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文学常识:新诗
时期 特点 代表诗人 代表作 内容
知识补充
新文化运动时期
20年代
30年代
40年代
新诗的“尝试”
新诗的奠基与开创
新诗的规范
新诗的成熟与深化
胡适等
郭沫若等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
胡适《尝试集》等
郭沫若《女神》等
戴望舒《雨巷》等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废除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镜子
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
新诗特点
第一部白话新诗集,1920年胡适出版的《尝试集》;
新诗的奠基之作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女神》,它代表了初期新诗最高成就,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代表作有《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震醒了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分析诗中的意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洪涛
宏大阔远、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充满着力量
怎样理解诗中的“力”?

全诗的文眼:

毁坏、创造、努力
(价值)
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
(赞美)
怎样理解“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这句诗?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动态的生命力,体现其审美,教化,反映其节奏和韵律,多层面表现力的美。

全诗的文眼:
怎样理解诗中的“力”?

全诗的文眼:

毁坏、创造、努力(价值)
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
(赞美)
怒涌的白云
滚滚的洪涛
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等,是俄国工人阶级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为领导的苏联共产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领导下的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
五四时期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 追求自由,奔向自由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民主与科学的时代力量;
青春的生命力
力(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
全诗的文眼:
全诗的内容与结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情感:
毁坏、创造、努力
颂扬赞美力
摧毁旧世界
创造新生活
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分发进取、积极创造的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表达着五四时期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渴望改变弱国愚民的强烈愿望。
力量
特点:
咏叹词,反复,排比,宏大的意象;
磅礴的气势,强烈的情感。
郭沫若诗歌美学原则:
主情主义、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灵感作用、形式的自由、文艺的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