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 唱歌 红眼睛 绿眼睛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 唱歌 红眼睛 绿眼睛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17 22: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眼睛绿眼睛》教案
教材分析:
《红眼睛 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 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小朋友所接受。
歌曲为叙述性歌曲,中速,亲切而温和。交通安全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交通术语“红灯停,绿灯行”作为教学切入点,使音乐与社会常识水乳交融。通过让学生观察红灯停绿灯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掌握相关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学唱歌曲时,教材安排了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们掌握师举绿灯牌,小朋友放声歌唱;师举红灯牌,小朋友在心里默唱。让小朋友体现有声歌唱到无声歌唱的过渡过程。另外用一个小鸭子的节奏训练,进一步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休止符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演唱、聆听、模仿与表演,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和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听、说、唱、思、动等活动感受音乐、学习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在游戏中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学目标:
⒈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⒉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⒊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
4.在唱歌和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
教学难点:
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
教法、学法:
游戏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思(任务驱动、生成问题)
1用音乐的形式问好。
2教师设问:
(1).同学们每天上学路上采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呢?
(2).当我们在路口遇到红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师:《红灯停 绿灯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歌曲。那么在学唱歌曲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红灯停 绿灯行”的音乐游戏。
二、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音乐游戏“红灯停 绿灯行”
(1)示图:师:警察叔叔值勤,小鸭子过马路,看见绿灯怎样?(说ga),看见红灯怎样(闭嘴,m),教师持红绿牌,学生当小鸭。练习。
(2)使用节拍器,出示教材3页节奏图,看小鸭,读出节奏。红灯处可读m,也可捂嘴。
(3)看图读节奏,休止符就闭嘴不出声。
(4)把小鸭的叫声换成歌词读一读。捎带讲下八方音符----两个字占一个ga的时间。
(5)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小鸭,一部分读歌词。休止符处闭嘴。
2.迁移:出示歌曲简谱,教师按节奏读第1-4小节歌词。学生随老师按节奏读第1-4小节歌词。
三、交流点拨(交流充分、点拨精准)
(二)学唱歌曲(10分钟 媒体使用:畅言)
1.教师按节奏完整读歌词,提问:后面的节奏与前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启发学生说出5-8小节没有休止符)
2.齐读歌词,休止符处用捂嘴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
3. 放录音范唱,学生跟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四分休止符要休止一拍。
4.学生演唱,教师在休止符处举红牌,以提示学生“唱”好四分休止符。
5.教师请几位学生到台上,当学生“唱”休止符时,教师举红牌。
四、巩固拓展(夯实基础、分层提高)
音乐游戏
1.教师请一位学生扮演警察,其他同学边唱歌曲边走步。在休止符处“警察”举红牌,学生静止不动。
2.教师扮演警察,学生演唱歌曲,师生合作进行音乐游戏。
(1)教师举绿牌时,学生演唱;教师举红牌时,学生在心里默唱。例如当学生演唱第1、第2小节时,教师举绿牌,学生唱“红灯红,红眼睛”;第3、第4小节,教师举红牌,学生在心里默唱“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第5、第6小节,教师再举绿牌,学生演唱“绿灯绿,绿眼睛”,以此类推。
(2)教师可以随机举红牌、绿牌,但以小节为单位变化,不在小节内变化(最后两小节结束的“车子向前进”不能分开),以培养学生的内心音乐感(稳定的速度、节拍感与准确的音高)。
3.请学生扮演警察,继续进行“红绿灯”的音乐游戏。
五、评价反馈(评价多元、及时有效)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你有什么收获?马路上的红绿灯保障着我们的出行安全,音乐里的红灯让我们把歌曲唱的更加动听,同学们可要用我们的小眼睛看好红绿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