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二十课
我们家的男子汉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拇指
吃荤 倔 强 嘱 咐 沮丧 情绪
潦草 妨碍 轮廓 嘹亮 一声不吭
词语听写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 明确任务,小组合作。
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
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感情?
(1)交流第一部分,集中汇报。
“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么说他。确实,他吃饭吃得很好,量很多,范围很广——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当然,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不爱吃青菜。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着的乐趣的。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他会为他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当实在不能再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
“爽气”写出了他的男子汉性格。“量很多,范围很广”
“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
他吃饭吃得极有滋味,同时写出了作为小“男子汉”的爽气。
“等上三刻钟”足见小“男子汉”的“耐心”;“以至前边
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可见他的专心与执着。
练习朗读,读出小“男子汉”的执着、率真。
(2)交流第二部分,集中汇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小男孩开始渴望——独立。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两件具体的事例来描写小男孩追求
独立的?
要求自己买东西和自个儿到小店换橘子水。
(3)交流第三部分,集中汇报。
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几件事来突出小男孩作为“男子汉”的什么性格?
上托儿所和回安徽两件事,这两件事都是他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沉着、刚强、成熟。
从“坦然接受”“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可以看出他遇事能勇敢去面对的态度,使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更加鲜明。
(4)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学习三部分的内容,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具有爽气、执着、向往独立、沉着、刚强的性格特点。你们喜欢这位小小“男子汉”吗?
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什么?
作者对小“男子汉”深深的喜爱之情。
学习正确使用小标题的方法
1.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列小标题的方法。
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
2.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给每个部分换小标题。
默读课文,把握中心内容,列出独具特色的小标题。
小标题既要符合课文内容,又要带有一定的感彩。
本文作者运用了小标题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结构清晰。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身语言,达到了感悟、积累、运用的良好效果。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这不仅是一个男子汉的长大,更是一个生命的成长,作者
不仅是在介绍他们家中的一个小小男子汉,更是在歌颂一个健
康生命的成长。健康的生命,成长的生命,是最美丽的!
2. 拓展阅读:
《关于幸福》《少年闰土》《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共17张PPT)
第二十课
我们家的男子汉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
(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提到“男子汉”,你会想到身边的谁?又会想到哪些词与之联系?
我国男子称“汉”始于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朝将士作战勇猛,匈奴兵将汉兵称为“汉儿”和“好汉”,到宋朝以后,出现了“男子汉”的说法,当时把有作为、有勇气要干一番事业的男人称为“男子汉”。
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词语能够概括男子汉的可贵之处呢?
顶天立地、敢作敢当、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向我们介绍的男子汉又会是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
作者简介
王安忆,著名女作家,是作家王愿坚和茹志鹃的女儿。长篇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她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她的早期作品多侧重于感情的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
听读课文
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然后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了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字词学习
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拇指
吃荤 倔 强 嘱 咐 沮丧 情绪
潦草 妨碍 轮廓 嘹亮 一声不吭
huī
mí
chún
shàng
mǔ
hūn
jué jiang
zhǔ fù
jǔ
xù
liáo
fáng
kuò
liáo
kēng
强
qiáng(要强 富国强兵)
多音字
qiǎng(勉强 强词夺理)
巧记:
做人自强(qiáng),不要倔强(jiàng);凡事尽力,切莫勉强(qiǎng)。
jiàng(倔强 强嘴硬牙)
吭
kēng(吭气 一声不吭)
多音字
háng(吭首 引吭高歌)
巧记:
读“háng”时,指喉咙;
其余都读“kēng”,指出声;说话。
整体感知
1. 知晓主人公。
① 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
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② 谁能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天真、幼稚、可爱、沉着、勇敢、刚强……
整体感知
2. 感知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
你发现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与一般文章有
什么不同?
文章由开头语、主体部分、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形式呈现。
整体感知
3. 感知主要内容。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深入理解
1.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作者围绕“他对食物的兴趣”列举了几件小事?
① 按顺序汇报,小组补充。
② 串联事件,证明“男子汉”对食物的欲望。
深入理解
2. 自由读课文第二、三部分,组内交流,梳理事件。
小标题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列举事件
深入理解
3. 理解小标题的设置,明确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篇幅较长,请再读读课文,把各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小男孩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文学作品中,要让一个人物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就要从人物的不同方面去描写(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来进行描写) 。
这节课,我们不仅交到了许多生字朋友,还跟随作者品读小标题,认识了一位特别的“男子汉”。相信同学们都能够与课文对话,找到理解课文更多有效的方法。
1.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大家能说一说老师或同学们身上的某个言行举止
方面的细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