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鹂(语文版)1

文档属性

名称 黄 鹂(语文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3 08: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黄 鹂病期琐事孙犁 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周瘦鹃写杜鹃蕴含着的是对传统习惯看法的思考。孙犁借黄鹂传递的是一种怎样的观点呢?学习重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的语言。黄鹂(据《现代汉语辞典》)黄鹂(huánglí),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黄莺。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绝 句绝 句杜 甫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清天。(杜甫)?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5、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杜牧)
人们总是把“莺”与大好春光、美好春景联在一起,
是因为莺的啼叫清脆婉转,悦耳动听。?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16日生,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后到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意。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称为“荷花淀派”。有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他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又都是文学……孙犁虽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贾平凹)
作者文中写到看见黄鹂共有几次?每次的情况是否相同,各是怎样的?提示:从见到黄鹂的时间、环境特点及其生存境况(动作、形态、叫声等)入手。战争年代初见黄鹂一闪而过美丽极了青岛疗养再见黄鹂大饱眼福意犹未尽鸟市漫步三见黄鹂焦黄凄惨刺痛我心江南春季四见黄鹂全部美丽全新感悟美丽极了
一闪而过
战争年代初见黄鹂意犹未尽
大饱眼福
青岛疗养再见黄鹂刺痛我心
焦黄凄惨
鸟市漫步三见黄鹂全新感悟
全部美丽
江南春季四见黄鹂遗憾喜爱惋惜迷恋愤懑怜爱欢喜赞美 文章是如何从叙事自然地转到说理?黄鹂美的环境美的极致各种事物黄鹂太美湖景美的极致各种事物美环
的境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黄鹂》蕴含的哲理
讨论:作者为什么在第三次和第四次见到黄鹂之间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这篇课文有什么社会效果?
如何认识“孔雀东南飞,人才美国飞”的社会现象?
种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对于“科技人才”,这种环境指的是什么?
你能否从生活中找出些事例来验证课文所蕴含的哲理?(正反面都可以) 课外研究型学习《黄鹂》的文学史解读写作的历史背景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黄鹂------文学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达了对肆意虐杀美的事物的义愤和谴责。作者对能够容忍、发展美的新时代的期待和呼喊,唤醒人们要不懈地理解、努力创造容忍美、创造美的氛围。黄鹂美的环境美的极致各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