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下列对明清时期历史发展基本特征的描述中,比较恰当的是( )
A. 繁荣开放 B. 盛世危机 C. 文明初始 D. 政权并立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事迹是( )
A. 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B. 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 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D. 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 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 利润丰厚 B. 规模较大 C. 技术先进 D. 和平交往
据记载因倭寇的兵器实在太过坚韧而使士兵人心惶惶,戚继光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取来一颗毛竹在顶端装上铁枪头,两旁枝刺用火熨烫得有直有勾,再往里面灌入令敌人胆战心惊的桐油及毒药。战斗时,没想到居然可以敌得过倭寇的倭刀。这一内容说明( )
A. 戚继光的领导才能非同一般 B. 戚继光善于钻研新式武器以克敌人
C. 军备的优劣是打仗中的决定因素 D. 唯有先进的武器才能战胜倭寇
下列四个历史事件,其中与其他三项性质明显不同的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鉴真东渡 C. 戚继光抗倭 D. 丝绸之路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B. C. D.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 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 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 对外贸易遍布世界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
A. 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 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 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 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1553年()的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A. 西班牙 B. 法国 C. 葡萄牙 D. 英国
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相似的地方是( )
A. 抗击金军 B. 肃清倭寇 C. 抵抗蒙古 D. 纪律严明
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
A. 设置台湾府,加强海防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D. 派戚继光平息东南沿海倭患
2020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6个“中国航海日”。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共计七次。2020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 周年( )
A. 300 B. 315 C. 515 D. 615
《明史 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一材料不能证明的目的是( )
A. 为了寻找惠帝 B.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C. 加强和各国的友好往来,发展海外贸易 D. 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二、材料解析题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整体性日益增强。此后欧洲人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了殖民扩张和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马可 波罗行纪》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图
材料四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1)材料一、二说明欧洲人在15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图中A、B、C、D四条航线分别代表哪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
(3)明朝时期,我国的广东澳门和台湾分别被哪两个殖民国家占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久远的“奴隶贸易”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版图。
——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彊》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材料四: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1) 材料一中,以上人物都名垂青史。请将以上人物的事迹按对外交往特点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理由。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立国后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民族政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运用了怎样的“外交手段”?有什么作用?
(4) 结合材料四,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感悟这一辉煌时期。
【远航篇】
材料一: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材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
(3) 根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有何现实意义。
【拒敌篇】
材料四: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4) 材料四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感悟篇】
(5) 经过对“远航篇”与“拒敌篇”的探究学习,你从中得到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因而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A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知识点。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解答】
B.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是中日交往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倭寇对我国的侵略。故四幅图片都是中外交往的史实。故B正确。
AC.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无关。故AC错误。
D.本项所述以偏概全。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说明规模大;“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说明技术先进;“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说明郑和远航是和平交往。材料没涉及郑和远航利润大小问题,故A不是郑和远航特点。
本题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
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内容。题干主要介绍了戚继光根据战斗情况研制新式武器,并在实际战斗中取胜的事实。B项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本项属于中外交往中的冲突,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C正确。
ABD.选项ABD属于历史上的友好交往,排除ABD。
故选C。
7.【答案】D
【解析】1405—1433年,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都属于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不属于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故选D。
8.【答案】D
【解析】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9.【答案】A
【解析】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反映了当时中国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故选A。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倭寇,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A.明朝时期,由于海防松弛,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故A正确。
B.清朝时俄国人侵扰黑龙江流域。故B错误。
CD.“西方传教士”“蒙古族军队”均不是倭寇。故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C.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趁着新航路的开辟,相继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攖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故C正确。
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相似的地方,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D.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故D正确。
AB.“岳家军”抗击金军,“戚家军”肃清了倭寇。故AB错误。
C.“戚家军”“岳家军”都没有抵抗蒙古。故C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D.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D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BC.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开始第一次下“西洋”,到1433年,郑和船队共七次下“西洋”,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因此加强和各国的友好往来,发展海外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而不是目的,故C符合题意。
ABD.根据题干“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惠帝、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原因:获取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对东方“黄金”的渴望。
(2)航海家:迪亚士、麦哲伦、达 ·伽马、哥伦布。
(3)国家:葡萄牙、荷兰。
(4)认识: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而带给殖民地,特别是非洲人民的却是深重的灾难。
【解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可以得出,原因是获取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二“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可以得出,原因是《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对东方“黄金”的渴望。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地图信息。根据图A和所学知识可知,A航线的航海家是迪亚士。1487年,迪亚士从葡萄牙触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到达非洲好望角。根据图B和所学知识可知,B航线的航海家是麦哲伦。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根据图C和所学知识可知,C航线的航海家是达·伽马。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根据图D和所学知识可知,D航线的航海家是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3)本题考查明朝时期,我国的广东澳门和台湾分别被两个殖民国家占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因此广东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
(4)本题考查对“奴隶贸易”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四“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对“奴隶贸易”的认识是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而带给殖民地,特别是非洲人民的却是深重的灾难。
17.【答案】【小题1】一类是友好往来,例如鉴真和郑和,他们都是通过友好的方式和外国交往的;一类是战争的方式,例如郑成功和戚继光,郑成功通过武力战争收回了台湾,戚继光通过武力战争赶跑了日本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的安全。
【小题2】军事行动;联姻;传播佛教。
【小题3】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再被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小题4】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清朝立国后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民族政策、《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清朝立国后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民族政策、《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等知识。
18.【答案】【小题1】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
【小题2】原因: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小题3】意义:有助于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等。
【小题4】现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措施: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小题5】感悟: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关键。
【解析】本题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