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21: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虚构;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1.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
4.表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主题
人物
环境
情节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分层;人物+事件。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分层;人物+事件。
因战事需要,“我”下战斗连帮忙,有一个小通讯员为我带路。去到战斗连后,”我“和通讯员去借被子,结识了新媳妇。后来,小通讯员回团部参与战斗,“我”和新媳妇参与照顾伤员。最后,小通讯英勇牺牲,新媳妇把被子献给了通讯员。
思考:既然几句话就能将故事讲完,《百合花》为何用洋洋几千字来“拉伸”故事?
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具有什么形象特点?
形象小结
新媳妇:漂亮、质朴、羞涩、善良、纯朴、品质高洁……
小通讯员:天真活泼,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质朴纯洁,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军人形象。
小说的“我”有什么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反衬)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小说的“我”有什么作用?
1.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
“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俏皮泼辣。
2.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3.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生气一兴趣——着恼——亲热一爱上一后悔一心跳一强忍泪水,一想推开沉重氛围
暗线
悬念: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技巧。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它往往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
作用:
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或使情节波澜起伏,结构更紧凑。
2.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品质。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4.突出文章……主题。
思考:
1.作者在小说的最后对通讯员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变换了称呼?
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思考: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百合花》便是这样,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1980(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
思考: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百合花》意义的真正深刻之处,在于个体生命为本位,站在个体生命的价值立场上,对社会、历史消损个体生命的合理性及因为认可这合理性而导致的心的漠化提出了充满内在力度与锋芒的质询。
——傅书华
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纯洁的人际关系;
肯定平凡的单个的人的付出;(不是英雄)
表现人性中的爱与善这些闪光点;美好、高贵的灵魂
思考:既然几句话就能将故事讲完,《百合花》为何用洋洋几千字来“拉伸”故事?
高考链接
在情节上:为后面借被子这一情节做铺垫,并且和后文为了战友英勇牺牲形成对比。
在人物上:通过这一情节表现了通讯员憨厚朴实,拘谨腼腆的性格。(人物成长,更立体。)
在主题上:通过我和通讯员的交往,表现了纯洁的战友之情。
分析本文开头叙述我和通讯员一起去包扎所这一情节的作用
总结:
1.认识两个平凡而又高贵的人,体会人与人之间至纯至美的情感;
2.掌握人物描写的手法;
3.掌握次要人物的作用及学会分析以事物为题目的作用;
4.了解悬念、伏笔、照应、限制视觉及插叙。
茅盾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说过:“我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为什么如此?相信大家读完都有了自己的认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