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国记者惊呼。其实老外哪里知道,这17架飞机是我们全部家底,为了让飞机看起来多一点,
宁愿冒着危险,让飞行员
们飞过去之后绕一圈再飞
一次。而这些飞机都是从
国民党手里夺来的。性能
本来就已经不太好,再加
上缺少零件,飞机的安全
是无法百分之百被保证的,飞行员上机之前要签“生死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础知识。
2.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学习目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实施的历史背景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五十年代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局势:
国内局势是: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三年就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这一切说明,我们已经具备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
国外局势是:抗美援朝战局早已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迫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久可望结束。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时间:1953—1957年底。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6.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2)交通成就: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武汉长江大桥
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西北基地:
新藏、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3)工业基地的形成
华北基地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食 1.95亿吨 19%
棉花 164万吨 16%
钢铁 535万吨 196%
煤炭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7.结果和意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 :北京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内容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意义 :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化业迈进
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国共和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