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21: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1860—1904),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2、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时代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级,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典型人物,并明确表示了“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3、幽默讽刺手法:
幽默,指的是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比喻、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笔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缪和不通情理的现象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巧妙的、出人意料的人物对话或人物的自我揭露,引起读者的哄笑,达到批评、暴露的目的。轻松发笑是幽默的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幽默的内核。
讽刺,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用讥刺和嘲讽的笔调揭露、谴责社会生活中反动、腐朽的或落后的现象。它往往采用夸张或对比的手法,与不同事理的描写,暴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及其可恶与可笑之处,达到贬斥和否定的目的。
查案基本流程:
1初步了解案情(何时,何地,由何人基于何种目的、动机使用何种工具对何种目标造成了何种后果)
2现场勘查(现场痕迹 遗留物证)
3调查访问,广布线人,获取线索
4汇总案情,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高二(15)班专案组调查报告
调查一:案发背景(社会背景,死亡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细节加想象)
调查三:死者档案资料(姓名、性别、生前职务、住所、婚配情况、 口头禅 、特征、人际关系、死前状况 、死亡日期)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华连卡、柯瓦连科、“我”)
一、 案发背景
社会背景: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死亡背景:1898年夏季的一天,人们在俄国一所中学的教职工宿舍里发现了死者别里科夫。
现场勘查 (现场痕迹 遗留物证 细节加想象)还原现场
死者档案资料(姓名、性别、生前职务、住所、婚配情况、 口头禅 、特征、人际关系、死前状况 、死亡日期)
姓 名 性 别
生前职务 住所
婚配情况 死亡日期
口头禅
特征
人际关系
死前状况
四、有关人士采访
采访对象1、华连卡
问:请问您与别里科夫关系如何?
问:差一点儿?为什么最终没结成呢?
问:那他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
采访对象2、柯瓦连科
问:别里科夫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
问:那么他说了什么让您如此生气呢?
问: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采访对象3、“我“(布尔金)
问: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呢?
问: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问:您认为他的死因可能是什么?
五、结案报告
别里科夫的死因是自杀还是他杀?
通过对别里科夫之死一案的调查与分析,你们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布置作业: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形象比较阅读
别里科夫与鲁四老爷
别里科夫与祥林嫂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我们”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