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 仔细阅读文本,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3.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4.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体味契诃夫作品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
5.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准确地概括出主题。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研读课本,完成预习学案,牢记基础知识。2.限时、认真、独立、规范完成导学案上设置的问题,不理解的内容先画出来,准备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预习案
【自主研习】
Ⅰ教材助读
一、作家作品
1、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 吐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2、时代背景: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而此时的俄国因受到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在俄国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汹涌而来的革新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革命者,禁锢人们的言论思想。一切反动势力、守旧势力集合在沙皇的周围,对抗进步潮流,极力维护日益没落的沙皇专制统治。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
Ⅱ 预习自测
1、为加点字注音后自读两遍:
契诃夫( ) 削铅笔( ) 憎恶( )( ) 闷闷不乐( ) 祈祷( ) 丧气( ) 禁闭( ) 怂恿( )( ) 战战兢兢( ) 周济( ) 辖制( ) 促狭( ) 讥诮( ) 吃荤( ) 游说( )
漆黑( ) 谗言( ) 滑稽( ) 怔住( ) 胆怯( )
2、找出错别字并更正:
辨护( ) 哀声叹气( ) 脸色沧白( ) 通霄( )
原藉( ) 性情孤癖( ) 心荒意乱( ) 恶梦( )
3、解释重点词语:
怂恿:
促狭:
六神不安:
战战兢兢:
4、理清情节脉络:
第一部分( 1——4) 序幕: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33)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及最后失败。
开端( —— ):
发展( —— ):
高潮( —— ):
结局( 33 ):
第三部分(34——36) 尾声:埋葬别里科夫,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与我国小说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国小说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对故事主人公作—个全景式的描写,先声夺人,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结合文本来做解答。
2、别里科夫不仅仅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更是一个约束别人的“套子”。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呢?
3、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4、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关于“主题”
①小说的主题,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小说主要描述的对象(事物、问题),它反映小说题材的客观意义。二是小说所表现的生活现象所具有的主观意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客观上表现了林冲被黑暗势力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在主观上则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现实进行了揭露和鞭挞。
②小说主题概括时语言可组织为:小说通过描述······故事,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那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请概括一下。
6、讽刺艺术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用讽刺、嘲讽的笔法描写敌对的和落后的事物,已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它语言或诙谐幽默,或尖锐泼辣,或冷峻严肃;手法多样,有夸张、对比、比喻、反语、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等。
如:①“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这里的“伟绩”和“武功”,其实都是“罪行”的意思;“惩创”“ 不幸”和“ 抹杀”也都是反语。通过这些反语,有力地讽刺敌人,抨击他们屠杀爱国学生的野蛮行径。
②《儒林外史》写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是以漫画式的夸张和细节描写讽刺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
这篇小说是怎样用讽刺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 试举两例。
二、拓展探究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存在“套子”吗?还需要“套子”吗?
训练案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契诃夫(kē) 讥诮(qiào) 怔住(zhèn) 孤僻(pì)
B.怂恿(sǒng yǒng) 辖制(xiá) 安然无恙(yàng) 降服(xiáng)
c.战战兢兢(jīng) 祈祷(qí dǎo) 忧郁(yù) 撮合(cuò)
D.唉声叹气(āi) 歹毒(dǎi) 熨帖(yù) 陶冶(ǎi)
2.下列各组中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车篷 辩护 祈祷 B.陶冶 辖制 吃荤
C.通霄 孤僻 没精打采 D.难堪 荒唐 百无聊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足协开出重磅罚单,对三支涉赌球队进行严厉处罚,足协官员表示,这样的处罚不足为训,但愿能给中国足坛带来希望。
B.一种叫“桌游”的新游戏从春节黄金周开始流行,并正方兴未艾,它或将成为年轻人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师生爱戴。
D.时隔两千多年,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怎样才能把握《论语》的微言大义呢?怎样才不至于误读孔子呢?
4.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写人的情绪、表情)。写出以下语句的描写类型:
①“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 )
②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 )
③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 )
④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 ( )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