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23: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背诵《溪边》。
教学难点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题目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童年的水墨画)
2.请同学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3.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童年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诗歌的学习中。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出示课件1)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设计意图:出示预习要求,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溅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评价,纠正读音:平舌音“碎”,翘舌音“爽”,前鼻音“染、竿、溅”,后鼻音“腾、浪”。
(2)认读词语。(出示课件3)
水墨画 染绿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蘑菇 溅起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注意在“蘑菇”一词中,“菇”读轻声。(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会写字。(出示课件4)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①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形声字:竿 浪 葫 蘑菇
形近字比较:黑一墨 醉一碎
猜谜语:八点九点十点。(染)
组词识记:奔腾 拨动 凉爽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指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②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呢 展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范字认真观察字形。
③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想想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什么。
“墨、染、竿、葫、蘑、菇”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墨”字上长下短,“染”字上下等长,“竿、葫、蘑、菇”上短下长。”“墨、蘑”两个字笔画数多,注意把握各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腾、碎、拨、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④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爽”:先写一横,接着写左边的两个“x”,再写右边的两个“x”,最后写竖撇和捺。
“蘑”:要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⑤学生再次练写。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评价。
⑥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⑦展示写得优秀的生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先做好标记,再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
4.组长汇报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教师进行词向训练和朗读指导)
5.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篇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说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出示课件5)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梳妆:梳洗打扮。
玉带: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了解组诗,把握大意
1. 了解组诗。
《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童年的水墨画》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
2.轻声朗读课文,说说这几首儿童诗的相同之处。
学生1:它们都是以某个地点来命名的。
学生 2:每首小诗都只有短短六行。
学生 3:每首小诗里都藏着童年的趣事。
试着在每首小诗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学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学生概括全诗大意。
4.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课后反思
上课伊始,先谈话导人,然后出示预习要求,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为学习课文内容清阅读障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让学生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6)
水墨画 染绿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蘑菇 溅起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想象画面,感受诗意
1.自由读诗。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 ”。
2.理解大意。指名让学生读诗,其余学生边听边试着在每首小诗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学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板书: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学生概括三首儿童诗的大意。
4.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出示课件 7)
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作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
5.细读《溪边》。
(1)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 1: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钓鱼孩子的影子。
学生 2:我看见了钓竿上立着的红蜻蜓。
学生3:我看见了当鱼儿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儿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板书:小溪 垂柳 人影 钓竿 蜻蜓)
(2)交流难懂的诗句。(出示课件8)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这句话可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体会。上文将“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溪水很静,很平。“山溪”则说明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同“绿玉带”了,于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6.细读《江上》。
(1)如果《江上》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一群孩子在水中嬉戏,泼水打闹。
(2)交流难懂的诗句。(出示课件 9)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教师指导:“水葫芦”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出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他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7.细读《林中》。
(1)如果《林中》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雨后的松林里,松树清爽,松针明亮,孩子们戴着斗笠在采蘑菇。
(2)交流难懂的诗句。(出示课件10)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体会。
教师指导:地上的蘑菇一个个从土里钻出来,像一顶顶斗笠;戴着斗笠的孩子呢,蹲在地上摘蘑菇,远远望去,一个个斗笠又似一朵朵蘑菇。小雨沙沙已经分不清哪个是斗笠,哪个是蘑菇了。
8.教师:边读边想象,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那么,这三幅画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溪边》。(出示课件 11)《溪边》描写课件11
学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儿的挣扎、孩子的欢笑声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
学生 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2)《江上》。(出示课件12》
学生 3:这是一幅生动的戏水图。孩子们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
(3)《林中》。(出示课件13)
学生4:这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林中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9.教师:你们真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人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三、 鉴赏写法,仿写诗歌
1.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2.模仿这三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或童年趣事。
3.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珍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课后反思
1.在学生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学生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学生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指导学生借诗歌的写作手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江上戏水:孩子戏水 童年的水墨画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