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和拼组
教学内容分析: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和拼组”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材在编排中,沿用了立体图形的编写体例(描画→分类→应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个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设计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操作等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5个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辨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你喜欢玩积木吗?请挑选一块你最喜欢的积木,说出它的名字。 师:它们是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2.摸一摸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 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学生从自备材料积木中挑选一块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摸一摸积木的面感受面是平平的。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 (1)师:小朋友们,你有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吗?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也可以在小组里一起讨论。 (2)出示活动要求: ①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 ②描完后,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 ③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④汇报、交流: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 (3)小结:这些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图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学生讨论。 学生按照要求开展描一描的活动。 讨论交流。 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上的“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中“画”出平面图形。这个操作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感受“面在体上”,同时自然地完成了平面图形的分类及抽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特征 (1)师: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吗 出示活动要求: ①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 ②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①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②交流并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 (3)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①认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板书:长方形) ②认识正方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样长。(板书:正方形) ③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也是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但它跟长方形、正方形不同的是有两条斜斜的边。(板书:平行四边形。) ④认识三角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板书:三角形) ⑤认识圆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板书:圆) (4)小结:这就是这节课要认识的5个平面图形。一起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学生按照要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 生:1、2、8分成一组,3和10分成一组, 4、9、12分成一组, 6和11分成一组,5和7分成一组。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能逐步感知每种图形的特点。这样,避免了概念认识上的模糊,学生头脑中有了具体表象,使得概念的认识具体、明确。
3.图形的拼组 (1)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课件出示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的拼组。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找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拼好后与同桌交流。 (3)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拼组成了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三角形? 、 生: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生: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 生:用6个同样的三角形拼组成了六边形,用4个同样的三角形拼组成了三角形。 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组出一些新图形,设计中不论是“尝试拼组”或“自由拼组”,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还为例3的教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找一找。 小组交流身边看到的平面图形。 生: 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2.用4个 和4个 拼一拼。 图形1是什么图形?图形2是什么图形? 思考: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生:图形1是正方形,图形2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拼组图形。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生1:学习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生2:知道两个平面图形可以拼组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进一步回顾平面图形与拼组这两个知识点。
环节五 拓展延伸 你能用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画一画。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和数学的美。
1 / 7